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其二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 松江几闲客,日夕听波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虽然居住在繁华的京城,但西湖的美难道不清幽吗? 疾病缠身的我无法去欣赏郊外的景色,贫穷的现状也影响了我的诗意灵感。 我在柳树边观赏春天的气息,靠在碑上聆听城市的喧嚣。 松江的几位闲人,日夜都能听到波涛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京华:京城繁华之地,这里指杭州。 2.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的著名旅游景点。 3. 野兴:野外游玩的兴趣。 4. 贫甚:非常贫穷。 5. 粘碑:此处可能有误,疑为“沾衣”。 6. 松江:流经上海市的主要河流,此诗中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诗题中的“和”字意为应和、唱和。在此诗中,作者以悠然自得的笔触描绘了京华的清雅景色和乡村的静谧生活,并通过自我心境的诉说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开篇即用“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两句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京华美景图。这里,他借住在京华的地点以及西湖的美景来表现出自己在纷扰世事中找到的一份清静之地,使得整首诗的基调变得轻快起来。 紧接着,“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两句则让这种意境变得有些沉重。诗人道出了自己因疾病缠身而无法畅快地游山玩水,也因贫困潦倒而无法尽情挥洒诗情画意,凸显出他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在颈联“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中,诗人通过对柳树发芽和碑文上尘土飞扬的观察来表现春天的气息和城市环境的喧嚣。这一对比既展示了诗人在繁华世界中的独立之心,又让他在内心追求平静的心境时显得更加坚定。 最后,诗人用“松江几闲客,日夕听波鸣”作为结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他以松江流域为背景,勾画出一幅远离世俗纷争、清幽闲适的生活场景,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寻找精神寄托。 综上所述,本诗通过巧妙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自我剖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矛盾情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全诗富有层次感和抒情性,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其二》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师秀(1170-1219)。赵师秀生活在南宋后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内有政治斗争,外有金人入侵。 诗人在年轻时便已显露出诗才,因文采出众而被荐举为官。然而,他在仕途中并不得意,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受到排挤。尽管如此,赵师秀并未放弃他的理想,他始终坚持着文人操守,关注民间疾苦,并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文学、抒发胸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首诗便是他与好友们互相唱和的产物。在这首诗中,他以饱满的激情和对故土的热爱,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