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多景楼晚望

标题包含
多景楼晚望
落日栏干与鴈平,往来疑有旧英灵。 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 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瓮说州形。 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引边愁不可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映照下的栏杆与大雁齐平,似乎能感受到过去的英灵在此徘徊。海潮涌起时口海岸变得模糊不清,南方的麦田一片绿意盎然。远行的商船靠近有利位置停泊,年老的僧人指点着酒瓮讲述城市的历史。突然一阵余风吹起了军号的声音,这悲凉的声音引发出无尽边关的哀愁,让人不忍听闻。
去完善
释义
1. 落日栏干与雁平:"落日"指的是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也就是傍晚时分。"栏干"是古代楼阁上的栏杆。"雁平"是指大雁飞行的平稳状态,因为大雁飞行时排成"一"字形,所以称为"雁平"。这句话描绘了在傍晚时分,夕阳即将落下,人们在楼阁上凭栏远眺,看到大雁在空中平稳飞行的景象。 2. 往来疑有旧英灵:"往来"在这里指的是来来往往的人群。"疑有"表示猜测,可能的意思。"旧英灵"指的是过去的英雄人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作者猜想可能有过去的英雄人物也在其中。 3. 潮生海口微茫白:"潮生"指的是海水涨潮。"海口"是指河流入海的地方。"微茫白"形容海水在夕阳下呈现出微弱的光芒和白色。这句话描述了在海水涨潮的时候,河水流入大海,阳光照射在海面上,形成微弱的白光。 4. 麦秀淮南迤逦青:"麦秀"是指麦子生长茂盛。"淮南"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迤逦青"形容麦田一片绿色。这句话描绘了在淮南地区,麦子生长茂盛,田野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5. 远贾泊舟趋地利:"远贾"是指从远方来经商的人。"泊舟"是指船只停靠在岸边。"趋地利"是指商人为了追求有利可图的机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远方的商人驾驶船只来到这个地方,他们停在岸边,寻找有利可图的商机。 6. 老僧指瓮说州形:"老僧"是指年老的僧人。"指瓮"是指用手指着瓮告诉别人。"州形"是指州城的地形。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位年老的僧人用手指着一个瓮,向人们讲述州城的地形和历史。 7. 残风忽送吹营角:"残风"是指快要消失的风。"营角"是指军营中的号角。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阵残风吹过,忽然传来军营中的号角声。 8. 声引边愁不可听:"声引"是指声音引发。"边愁"是指边疆的忧虑。"不可听"是指无法忍受的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号角声引发了人们对边疆忧虑的思念,让人无法忍受。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这首《多景楼晚望》,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边晚景图。首先,“落日栏干与雁平”一句,通过落日和飞雁这两个意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这种氛围在后续的句子中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强化。 接下来的“往来疑有旧英灵”,则通过对过往船只的描绘,暗示了古代沿江商业的繁华以及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同时,这里也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这两句则分别以海口的潮水和淮南的麦田为背景,展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和壮丽景象。而“微茫白”和“迤逦青”等词语的使用,更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瓮说州形”则进一步描绘了市井生活的繁忙:远行的商人纷纷停船靠岸,利用有利地形进行交易;而年长的僧人则站在江边指点江山,讲述着当地的历史和地理。这一部分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热闹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引边愁不可听”,则以风力渐弱的营角之声作为结尾,再次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和感慨。整首诗在营造美景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全诗显得饱满且富有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景楼晚望》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 赵师秀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见长,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他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步入仕途,担任过地方官吏。虽然官场生涯并不如意,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关注民生疾苦,用文字抒发情怀。 在《多景楼晚望》这首诗中,赵师秀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对晚望江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江南地区繁荣富饶的景象。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这首诗既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抱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