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书
官事何曾晓,闲名苦要签。
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
俸少贫如故,医慵病却添。
秋风墙下菊,相对忆陶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官事:指公务、公事。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日常工作。
2. 晓:理解、明了。
3. 闲名:这里指作者并非因闲散得名,而是因为努力工作而获得的名声。
4. 苦要签:苦,动词,意思是费劲、受苦;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签,名词,指签名。这句话是说,尽管工作辛苦,作者仍然坚持完成任务并签名。
5. 大书公吏恐:大书,指详细的公文;公吏,即官员。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作者秉公办事,使得其他官员也敬畏他。
6. 直语众人嫌:因为作者直言无讳,使得很多人不喜欢他。
7. 俸少贫如故:俸,即薪水;贫,贫困。这句话表达的是,虽然作者的薪水不多,但他的生活依然贫困。
8. 医慵病却添:医慵,对医学的兴趣减退;病却添,疾病反而加重。这句话表明,虽然作者对医学的兴趣减退,但病情反而加重。
9. 秋风墙下菊:秋风,秋天的风;墙下菊,墙下的菊花。这句话描述了秋天时的景象。
10. 相对忆陶潜:相对,面对面;忆,回忆;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这句话意味着,面对秋天的景色,作者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秋日偶书》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名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官事何曾晓,闲名苦要签”表现了诗人对繁琐的官场事务的不满,以及对闲名的无奈和厌烦。接下来“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中所处的尴尬境地,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官场的讽刺和批判。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贫困生活和生病状态,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其中“俸少贫如故,医慵病却添”表达了诗人虽然俸禄微薄但生活依旧贫困的现状,以及因病得不到有效治疗而病情反而加重的无奈。最后“秋风墙下菊,相对忆陶潜”以秋菊与陶潜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批判性,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偶书》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期,即公元12世纪后半叶。在这个时期,赵师秀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历经了南宋的繁荣与衰落。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在赵师秀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方面,南宋王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城市的繁荣、学术的兴盛等;另一方面,由于外患严重、政治腐败等问题,国家局势日趋紧张。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了赵师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在《秋日偶书》这首诗中,赵师秀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同时,他也通过“江山如画”这一意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不稳定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历史转折时期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