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偶书

标题包含
秋夜偶书
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 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 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生都在白白浪费时间,就像书虫一样只啃食书本的知识,却难以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成就。我们学习《易经》却忽略了汉学的精华,传承玄晖的诗风却失去了唐朝的韵味。夜晚漫长,灯光逐渐暗淡,秋天的气息渐渐浓厚,耳边回响着不绝于耳的虫鸣。有多少朋友在文学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依然感叹扬雄的孤独与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此生谩与蠹鱼同:"谩"表示任意地,随意地;"蠹鱼"是指蛀蚀书籍的虫子,这里指文人学者。这句话是说自己的一生就像随意在书本中爬行的蛀虫一样平凡无奇。 2. 白发难收纸上功:"白发"象征年老;"纸上功"指在文学创作上的努力。这是说尽管年龄已大,但对在文学创作上所付出的努力难以全部收回。 3. 辅嗣易行无汉学:"辅嗣"是指东晋哲学家王弼的字,他提出了以老庄思想诠释儒家的学说;"易行"是他对《易经》的解释;"无汉学"是说他的解释并未继承汉代传统的学术研究。 4. 玄晖诗变有唐风:"玄晖"是南朝齐诗人谢脁的字,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唐代诗歌的影响。这句话是说谢脁的诗歌创作改变了南朝诗歌的风格,使之具有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5. 夜长灯烬挑频落:"夜长"表示时间漫长;"灯烬"是油灯燃烧后的灰烬,这里指油灯将要熄灭。这句话是说漫漫长夜中,油灯即将燃尽。 6. 秋老虫声听不穷:"秋老"表示秋天即将结束;"虫声"是指秋天昆虫鸣叫的声音。这句话是说随着秋天的临近结束,还能听到不绝于耳的虫鸣声。 7. 多少故人天禄贵:"故人"是指过去的友人;"天禄贵"是指在天禄阁中从事学术研究的高尚地位。这句话是说过去的朋友们如今都有了崇高的学术地位。 8. 犹将寂寞叹扬雄:"犹将"是还将会的意思;"寂寞"是指孤独;"扬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在《解嘲》一文中表达了对自己孤独的感慨。这句话是说仍然还会像扬雄那样感叹自己孤寂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以自己似蛀虫一般慢慢地消耗生命,头发变白却难有所成表达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颔联:“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指出汉学家傅斯年以及其后的诗人杜甫、王之涣等人诗歌的变化与发展过程。 颈联:“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描绘了夜晚漫长,灯火渐暗,秋天临近尾声,耳边依然响着不绝的虫鸣之声的景象。 尾联:“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最后以汉代著名学者杨雄的自嘲口吻来形容自己的寂寞心情,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偶书》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在淳熙十年(1183年)秋天创作的。当时赵师秀56岁,任筠州(今江西高安)州学教授。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朝廷虽然相对稳定,但边境仍然时常受到金兵的侵扰。国内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使得许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赵师秀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然而,他在地方任职期间,虽无高位,但依然尽心尽力地为百姓谋福利,体现了高尚的品格。 此外,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一方面怀念宋朝的繁荣盛世,另一方面感叹现实的无奈和无力回天。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哀愁气氛,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的眷恋。赵师秀的诗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以“落叶满空山”的景象寄托了自己深沉的忧思和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