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邓汉卿

标题包含
送邓汉卿
我亦将归者,先行极羡君。 惟因交已久,颇觉意难分。 江满帆侵树,山高烧入云。 他年有书札,彼此访耕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也即将回到故乡,先向您表示无比的羡慕。只因为我们交往已经很久了,感情深厚难以割舍。江水涨满时船帆几乎碰到树梢,山间的篝火燃烧得如同天空中的白云。将来我们会书信往来,互相探访彼此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邓汉卿:诗人的朋友,生平不详。 2. 我亦将归者:诗人表示自己也要回去了。 3. 先行:指邓汉卿先离开。 4. 极羡君:非常羡慕你。 5. 惟因:因为。 6. 交:交往,相识。 7. 久:长久。 8. 颇觉:觉得相当。 9. 意难分:情谊难以割舍。 10. 江满:江水涨满。 11. 帆侵树:船帆靠得很近,几乎碰到岸上的树木。 12. 山高烧入云:远处的山峰火红,仿佛烧入云霄。 13. 他年:将来。 14. 有书札:寄来书信。 15. 彼此:相互。 16. 访耕耘:询问对方的农耕情况。
去完善
赏析
《送邓汉卿》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赵师秀表达了对友人邓汉卿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通过描绘江满、帆树、山高烧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未来友谊的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第一句“我亦将归者,先行极羡君”,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别的惆怅心情。诗人用“将归”来形容自己,暗示了诗人也即将踏上征程。而“先行”则表明了邓汉卿已经先行一步,这让诗人产生了强烈的羡慕之情。这种羡慕,既是对邓汉卿先行的无奈,也是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接着,第二句“惟因交已久,颇觉意难分”,强调了诗人与邓汉卿之间深厚的友谊。“交已久”意味着他们相识已久,感情深厚。而“意难分”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痛苦和不舍。这句话充分展示了诗人与邓汉卿之间的深情厚谊,使读者感受到他们对彼此的眷恋。 在第三、四句“江满帆侵树,山高烧入云”中,诗人通过描绘江满、帆树、山高烧等景象,表达了邓汉卿即将远行的场景。这些景象不仅突出了邓汉卿前行的壮观,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同时,这也寓含着诗人对邓汉卿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最后,第五句“他年有书札,彼此访耕耘”,抒发了诗人对未来友谊的期许。“有书札”意味着他们将保持联系,互通音信。而“彼此访耕耘”则表达了诗人期望未来能够相互关心,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这首诗以对未来的期许作为结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邓汉卿》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正值南宋中叶,朝廷内外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尖锐。 赵师秀在青少年时期即以才华出众而知名,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第。在庆元年间,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邓汉卿便是其中之一,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和人生理想而成为知己。 在与邓汉卿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探讨学问,抒发情怀,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然而,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邓汉卿即将离去,赵师秀便写下了这首《送邓汉卿》,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赵师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与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他也勉励邓汉卿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为眼前的困难所动摇。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赵师秀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