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塘寄徐照
因贫为远别,已是十三程。
尽日行山色,逢人问地名。
近书无便寄,新句与谁评。
想尔寒宵雨,思予亦梦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因为贫穷而被迫远行,已经走了十三天的路程。
整天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遇见行人就问他们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
最近的信件无法寄出,新的诗句又能和谁来分享评价呢?
想象着你也在寒冷的夜晚被雨水侵袭,而我也在梦中思念着你。
去完善
释义
1. 因贫为远别: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远离故乡。"因贫"是指贫困的原因;"为远别"是指为了生计而远走他乡。
2. 十三程:古时候的一种计程方式,这里是形容距离之遥远。"十三程"是说已经走过了十三段路程。
3. 山色:指沿途的风景,这里主要是指青山绿水。
4. 逢人问地名:在路上遇到他人时询问当地的地名。
5. 近书无便寄:近期的信件没有机会寄出。这里的"近书"指的是最近写的书信。
6. 新句:诗人新创作的句子,这里指的是诗句。
7. 与谁评:指没有人和自己一起探讨、评价诗歌创作。"与谁"表示和谁一起。
8. 寒宵雨:寒冷的夜晚下着雨。"宵"是晚上的意思。
9. 思予亦梦成:想念我的时候也会梦见我。"思予"是想念我的意思。"梦成"是梦见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杨柳塘寄徐照》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抒怀诗。全诗以柳树、池塘和春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分别的思念之情。在诗中,赵师秀以其独特的笔法描绘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因贫为远别,已是十三程”的诗句,道出了他与友人分别的原因以及行程的遥远。这里的“贫”字既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况,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色,如“尽日行山色,逢人问地名”。这种描绘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写道:“近书无便寄,新句与谁评。”这里,诗人通过书信无法传递的无奈,以及新诗句无人品评的孤独,传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寂寥之感。最后,诗人通过想象友人在寒夜细雨中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他用“想尔寒宵雨,思予亦梦成”的诗句,展现了他对友人关爱之情的细腻表达。
总的来说,《杨柳塘寄徐照》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抒情诗。在诗中,赵师秀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友情的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杨柳塘寄徐照》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此时南宋正处于国力衰微、战乱频仍的时期。
赵师秀,南宋文学家,是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临安(今杭州)任过小官,后归隐家乡浙江金华。晚年他身处乱世,以诗为寄托,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治腐败、国家分崩离析,而民间疾苦和战争流离的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心境。赵师秀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杨柳塘寄徐照》,表达了他对战乱岁月的深深忧思以及对自己和友人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