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陈待制湖楼

标题包含
陈待制湖楼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 两层帘幕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 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 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栏干面面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美好结合。下面是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哪里飘来的烟雾在空中缭绕,人世间唯有这如画的美景才能与之媲美。 两层的帘幕低垂至地上,一阵悠扬的乐声在半空中回荡。 山岩上的竹子映照在湖水中,增添了秋水的碧绿;水中的小岛上莲花盛开,与夕阳的红色相映成趣。 游客们还没有领悟到蒙庄的精神境界,随意地靠着栏杆,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微风。
去完善
释义
1. 缥缈:指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2. 无地:没有地方。这里指帘幕的下垂程度。 3. 笙箫:泛指管乐器。 4. 岩竹:生长在岩石上的竹子。 5. 秋水:秋天的水面。 6. 渚莲:水边的莲花。 7. 蒙庄:即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里用庄子来代指道家哲学。 8. 虚倚:空倚,意为随意靠在。 9. 栏干:即栏杆,楼梯或走廊两旁供人扶手的栅杆。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这首《陈待制湖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展现了诗人在湖楼观景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缥缈”一词形容飞来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与赞美;而“人间惟有画图同”则突出了美景难得,令人陶醉的感受。颔联通过描述湖楼的装饰和氛围,展现出了诗人对于精美建筑的赞叹之情,以及对于高雅生活的向往。颈联和尾联分别描绘了周围的景色以及诗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游人未达蒙庄旨”暗示了诗人希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陈待制湖楼》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具体年代已无法确考。此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朽,民生凋敝。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赵师秀已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担任过江西转运副使、秘书郎等职位,但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被罢官。此后,赵师秀回到家乡,寄情山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游览了杭州西湖的许多名胜古迹,写下了许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陈待制湖楼》。 这首诗描绘了陈待制湖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陈待制湖楼的赞美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