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主簿
扶起阶前菊,秋霖苦未休。
更逢千里别,早白一年头。
客借程文看,儿分赐服收。
还家有新兴,佳句入书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采摘台阶前的菊花,秋天连绵的雨苦难停歇。
又要与友人相隔千里相别,头上早早生出白发。
让客人借阅行程计划,孩子要分配礼物收好。
回到家中有新的发展,优美的诗句寄到远方的信封里。
去完善
释义
1. 扶起:把花扶起来,这里指养护菊花。
2. 秋霖:秋雨。
3. 更逢:又遇到。
4. 千里别:远距离的告别。
5. 早白一年头:头发早早变白,形容生活艰难,压力很大。
6. 客借程文看:客人借用你的文章阅读。
7. 儿分赐服收:儿子分到的赐予的衣服。
8. 还家:回到家里。
9. 新兴:新近发生的事情。
10. 书邮:邮寄的书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词。诗人以菊花作为开篇,寓意着秋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秋霖苦未休”则表达了连绵秋雨带来的无尽忧伤。接下来的“更逢千里别,早白一年头”则是表达诗人在此背景下别离的痛苦和无奈。“早白一年头”中的“早白”是诗人白发增多的一种表现,以此强调他对别离的悲伤之情。
随后,“客借程文看,儿分赐服收。”这两句诗人从家人角度进行描绘,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客借程文看”是说客人向主人借阅读行程记录,暗示主人即将离开。而“儿分赐服收”则是表达儿子珍惜父母的恩赐衣物,体现了亲情之间的关爱。
最后两句“还家有新兴,佳句入书邮。”是对未来的展望,期待未来能以书信的形式传达彼此的感情,也是一种希望的寄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手法,将离别的哀愁、亲情、期望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汤主簿》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1252年)。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因科举失意,在浙东、江西一带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赵师秀在游历过程中,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这首《送汤主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表达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