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池上

标题包含
池上
朝来行药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晨漫步来到秋天的池塘边,池塘的水已经变深,我的病也似乎好转了。 一棵树上的木犀花在夜晚的雨中盛放,香气四溢,飘散在菊花枝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师秀: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 2. 朝来:指早晨。 3. 行药:本指服食药物,这里指的是在服药后的散步。 4. 秋池:秋天的池塘。 5. 木犀:桂花的一种,花小香浓,秋天盛开。 6. 夜雨:夜晚的雨水。 7. 移:传递,传达。 8. 菊花枝:菊花的枝条。
去完善
赏析
《池上》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诗人在清晨时分服药后漫步于秋天的池塘边,感受着池塘的深邃和周围环境的萧瑟。首句“朝来行药向秋池”描述了诗人的日常活动,早晨起床后服药并向池塘走去,揭示了时间的推移以及作者在此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闲适心境。第二句“池上秋深病不知”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季节与地点,秋季的池塘中已呈现出了深深的凉意,而这位患病的人似乎并未察觉到病症的存在,揭示出他沉浸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愉悦心态。 第三句“一树木犀供夜雨”描绘了木犀树(即桂花)承受夜雨的情景,散发出阵阵芬芳。“供”字暗示着木犀树将这夜雨作为滋养自己、使自己芳香四溢的能量来源。最后一句“清香移在菊花枝”通过对比木犀树与菊花枝的清香表达出诗人对这两种花卉共同赋予秋天的韵味之赞美。随着清香的传播,这种感觉甚至传到了菊花的枝条上,体现了秋意已浓的景象。 全诗节奏轻快,韵味浓郁,借助木犀和菊花的香气展现出秋意的美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自身的体悟,表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池上》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佳作,这首诗描述了夏日夜晚池塘边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167年至1219年间。 在赵师秀生活的时代,南宋国力日益衰落,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师秀作为文人墨客,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赵师秀的人生经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地获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转而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以求在诗歌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池上》这首诗正是赵师秀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在夏日夜晚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景色的欣赏。诗中描绘的池塘夜景,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