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游北山和韵

标题包含
再游北山和韵
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扃。 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 迢遥更入烟霏去,髣髴如曾梦寐经。 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时而行走,时而坐在水边的凉亭里,随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家家户户的门都不锁闭。 飘扬的柳絮伴随着人的老去,头发渐渐变白;远方的山峰模仿着我身上的青色道袍。 行走在烟雾弥漫的深处,仿佛曾经梦见过这样的场景。 恐怕这是前世的我,作为林处士,即使晚年不再饮酒,也能一直保持清醒。
去完善
释义
1. 北山:泛指诗人所游览的山景之地。 2. 和韵:旧时指依照他人诗作的韵律创作的诗作。 3. 水边亭:建在水边的凉亭。 4. 户不扃:指门户大开,无拘无束。 5. 飞絮:随风飘散的柳絮。 6. 衰鬓:指稀疏的白发。 7. 道衣:道家服饰,此处指诗人的衣着。 8. 烟霏:烟雾弥漫的样子。 9. 髣髴:仿佛,好像。 10. 梦寐经:梦中所见。 11. 林处士:指隐逸之士,此处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 12. 饮:指饮酒。 13. 至今醒:至今仍保持清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北山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在水边亭子中行走或者静坐,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微风拂面。接下来,诗人通过“飞絮伴人衰鬓白”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而“远山学我道衣青”则是将自己与远山融为一体,寓意自己虽然年老但依然保持一颗青翠的心。随后,诗人又表达了自己在烟雾弥漫中仿佛进入了梦境般的境地。最后,诗人以“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的猜测收尾,表现了对前世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识。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人生哲理以及诗人个人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游北山和韵》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公元1185-1224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时期,北方的金朝对南方的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江南地区却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赵师秀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殷实。赵师秀本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历任县令、郡守等职。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曾辗转于各地任职,见识了江南各地的山水风光。在他的任期内,他致力于改善民生、兴修水利、推广教育等工作,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在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文人墨客们崇尚隐逸文化,追求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他们流连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诗歌之中,以此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赵师秀也不例外,他在任期间曾多次游历江南名胜古迹,并在游览过程中创作了许多描绘江南风光的诗篇。 《再游北山和韵》正是赵师秀在这一时期游览北山时创作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山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诗中,赵师秀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叠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韵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