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会宿再送子野

标题包含
会宿再送子野
又承出郭到贫家,一度分携鬓易华。 自说印书春可寄,独惭阙酒夜难赊。 眠迟古鼎销残火,吟苦寒缸落细花。 羸病不能亲送别,梦魂先立渡头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再次邀请您来到我们乡村的贫困之家,分别时两鬓的白发增添了不少。 她自信地说,春天的美好可以在书中寄托,而我独自感到惭愧的是,晚上无法支付那缺酒之憾。 夜里,慢慢燃尽的炉火使得睡眠也变得迟缓;寒冷的夜晚,只能看着灯火下的尘埃暗自神伤。 我因体弱多病而无法亲自送您离开,但我的梦境已提前抵达渡口,为您送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会宿:共度一宿。 2. 子野: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字。这里指代友人。 3. 出郭:离开城市。 4. 贫家:家境贫寒的人家。 5. 分携:离别。 6. 鬓易华:头发变白。 7. 印书:印刷书籍。 8. 春可寄:春天的气息可以寄托在书籍中。 9. 独惭:独自感到惭愧。 10. 阙酒:缺酒,指酒不足。 11. 夜难赊:夜晚难以赊账买酒。 12. 眠迟:睡眠迟延。 13. 古鼎:古老的香炉。 14. 销残火:熄灭余火。 15. 吟苦:苦苦吟咏。 16. 寒缸:寒冷的灯影。 17. 落细花:指灯光下映照的细微的花纹。 18. 羸病:体弱多病。 19. 亲别:亲自告别。 20.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21. 渡头沙:渡口边的沙滩。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这首《会宿再送子野》是写给他的朋友子野的一首离别诗。首句“又承出郭到贫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来访的感激之情,同时也点明了他们相聚的地点——一个贫困的家庭。接下来的一句“一度分携鬓易华”描绘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自说印书春可寄,独惭阙酒夜难赊”则表现了诗人在与朋友告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提到朋友即将离开,自己却无法为他提供足够的酒来欢送,这让诗人感到惭愧。同时,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只能通过书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紧接着的“眠迟古鼎销残火,吟苦寒缸落细花”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燃烧殆尽的火炉和飘落的花瓣,展现了离别的哀伤氛围。 最后一句“羸病不能亲送别,梦魂先立渡头沙”则表达了诗人因身体虚弱而无法亲自送朋友离去的遗憾,以及他希望在梦中先行到达渡口,陪伴朋友远行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具体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会宿再送子野》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它可能作于诗人与朋友离别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别离的感伤之情。 在诗人的时代,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他们热衷于结交朋友,彼此唱和赠答,探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问题。赵师秀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他认为朋友之间的情谊是珍贵的,即使是短暂的相聚也要珍惜。这种感情在今天仍然具有广泛的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