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蒋薛二友
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时分,我感受到了寒冷的侵入,穿上厚厚的棉衣,品一杯山间的茶水如同美酒般香甜。
鸟儿在竹子上飞翔,竹叶上的白霜刚刚落下,人们站在梅花树下,月亮正高挂在天空。
没有欲望的心就如同水一般平静,有太多的琐事让人烦恼不堪。
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想约一些朋友,一起去天台山欣赏那壮观的海涛。
去完善
释义
1. 中夜:半夜。
2. 清寒:寒冷的感觉。
3. 缊袍:用乱麻絮制成的袍子,指平民的衣着。
4. 山茗:山茶花,这里可能指的是茶叶。
5. 香醪:醇酒,美酒。
6. 竹叶:竹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绿色的竹叶。
7. 人立:站立的人。
8. 梅花:一种花卉,这里可能指的是梅花的香气。
9. 无欲:没有欲望。
10. 有营:有所追求,有所谋算。
11. 萧闲伴:悠闲的朋友。
12.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
13. 海涛:大海的波涛。
去完善
赏析
《呈蒋薛二友》是一首描绘作者与友人共享静谧时光的山水诗。首联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中夜时分,身着厚实的缊袍,品一杯山茗茶,以此驱散寒意。此处的“山茗”和“香醪”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清幽的生活态度。颔联以“鸟飞竹叶”和“人立梅花”展现了冬日的景象,霜叶纷飞,月光映照在梅花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颈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欲无求的心境,心如止水,淡泊名利。尾联则表明了春日来临时,希望能与友人一起登上天台,共赏大海的波涛汹涌。整首诗语言优美,格调高雅,展现了一幅清幽淡雅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蒋薛二友》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5年左右,即宋理宗淳祐五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赵师秀已经辞去了官职,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他的一生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然而,他在文学方面却有着极高的成就,被誉为“永嘉四灵”之一。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和绝句为主,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赵师秀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南宋正处于金人的压迫之下,国力日渐衰弱。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纷纷离开官场,选择了隐居或游历的生活。赵师秀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游历山水,与友人交流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