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标题包含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尝闻事将坛,何得复儒冠。 口诵新诗句,身呈旧箭瘢。 赏因贫未受,愁拟醉相宽。 当伏湖州牧,应怜志士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听闻立下赫赫战功,又怎能再度戴上儒士的冠帽? 口中诵读着新的诗句,身上却显露着旧的箭伤痕迹。 赏赐因为贫穷而无法接受,忧愁想要借酒来求得宽慰。 在湖州任地方长官时,应当会怜悯那些有志向之士的寒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谒:拜访 2. 杨伯子:疑指宋朝的诗人杨万里,他曾任地方官职,可能即诗中所说的“湖州牧”。 3. 将坛:意指将要出仕做官。将,即将;坛,讲坛。这里借指官场。 4. 儒冠:儒生之冠,是古代读书人的象征。这里表示放弃官场生涯,回归文人生活。 5. 新诗句:指黄叔向的新作诗篇。 6. 旧箭瘢:因战争受伤留下的疤痕。箭瘢,箭伤痕迹。这里用身体上的疤痕比喻过去的艰辛经历。 7. 赏:指官员的恩赏,如提拔、赏赐等。 8. 未受:未能得到。 9. 愁拟醉相宽:想以醉酒来减轻忧愁。拟,打算;宽,缓解。 10. 伏:出任,担任。 11. 湖州牧:湖州的行政长官,牧,原指放养牲畜的人,后转为地方长官的泛称。 12. 应怜:应该体恤,关心。 13. 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这里指黄叔向。 14. 寒:这里可以理解为寒冷、清苦的生活处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写给朋友黄叔向的赠别诗。赵师秀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支持。首联“尝闻事将坛,何得复儒冠”,以军事和儒家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揭示了友人黄叔向经历的风霜。颔联“口诵新诗句,身呈旧箭瘢”,通过描写黄叔向咏诵新诗以及展示自己身上的战争痕迹,展现了其才情和勇敢的品质。颈联“赏因贫未受,愁拟醉相宽”,表达了诗人理解黄叔向可能因为贫困而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希望通过饮酒暂时缓解忧愁。尾联“当伏湖州牧,应怜志士寒”,寄望于黄叔向在湖州治理上取得成绩,并表达了自己对其未来成就的关注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厚,语言质朴,通过对黄叔向形象的刻画,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240年左右。这个时期,赵师秀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他的一生官职不高,长期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军队不断南侵,使得国家局势十分紧张。然而,文人士大夫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希望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赵师秀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黄叔向的深情厚谊和对杨伯子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