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达西堂
秋水数枝莲,在师房一边。
固应通浄理,不复念生缘。
旧愿酬初满,灵方许尽传。
闲询曾住寺,如梦已茫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莲花有几朵,就在老师的书房旁边。
确实应该了解清静的道理,不再去想生活的琐事。
曾经的愿望已经实现,神奇的药方可以全部传授。
闲暇时询问曾经居住的寺庙,感觉好像梦境一样模糊不清。
去完善
释义
1. 达西堂:诗人友人处所的名称。
2. 秋水:秋天的水域,这里指池塘。
3. 数枝莲:几株莲花。
4. 固:本来的意思。
5. 浄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道理。
6. 不复:不再。
7. 生缘:佛教语,指生前的因缘。
8. 旧愿:过去的愿望。
9. 初满:初次满足。
10. 灵方:神秘莫测的方法。
11. 许:允许。
12. 尽传:完全传承。
13. 闲询:随便询问。
14. 曾住寺:过去居住过的寺庙。
去完善
赏析
《赠达西堂》这首诗是赵师秀写给他的朋友达西堂的。诗中的“秋水数枝莲”描绘了达西堂房间的一角,即一幅美丽的莲花图。诗人以此表达他与达西堂的心灵相通,因为莲花的圣洁和美丽象征着纯洁和高雅。
第二句“固应通浄理,不复念生缘。”意味着达西堂已经领悟到了洁净无瑕的道理,不再为尘世俗事所困扰。他内心平静如水,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旧愿酬初满,灵方许尽传。”表达了诗人对达西堂高尚品德的赞扬,认为他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并将神奇的秘方全部传授给他人。这表明达西堂不仅自己得到了解脱,还帮助他人摆脱烦恼,具有伟大的胸怀。
最后两句“闲询曾住寺,如梦已茫然。”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曾经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犹如梦境般模糊不清,但那份深厚的友谊却永远不会消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达西堂》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年),当时赵师秀正在临安(今杭州)担任国子监博士。在任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达西堂的朋友,两人志趣相投,相互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友谊的诗篇。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中晚期,这一时期,由于金人入侵和内部政治斗争,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然而,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成为了文化繁荣的中心地带,文人墨客云集于此,交流思想,切磋才艺。在这种背景下,赵师秀与其他文人共同推动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在这首诗中,赵师秀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达西堂的才情和风度,表达了对他深厚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赵师秀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两位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