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草衣寺
芙蕖四五枝,寂寞在空池。
难见草衣士,空看宴坐碑。
香烟思盛日,诗句记游时。
欲问台中鹤,长松自不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有四五朵,孤独地在空旷的池塘里。
难以看到身着草衣的高士,只能白白地欣赏着宴会时的石碑。
烟雾缭绕,让人思念繁华的日子;诗里的字句,记录了曾经的游览时光。
想要询问高台上的仙鹤,只是那青翠的长松无从知晓。
去完善
释义
1. 芙蕖: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池塘中的荷花。
2. 草衣士:指草衣和尚,即诗人在草衣寺所悼念的僧人。
3. 宴坐碑:指记载僧人说法事迹的石碑。
4. 香烟:指寺庙中的香烟缭绕景象。
5. 盛日:指过去繁华的时光。
6. 诗句:指诗人与草衣和尚共同游历时所创作的诗句。
7. 台中鹤:指草衣寺内的仙鹤。
去完善
赏析
《信州草衣寺》是一首描绘寺庙风光的古诗。诗人以芙蕖、空池等意象勾勒出寺庙的寂静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草衣士的怀念之情。诗中的“难见草衣士”和“空看宴坐碑”传达了诗人渴望与佛家高人交流的愿望,但现实却是无法如愿。同时,诗人还通过“香烟思盛日”和“诗句记游时”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欲问台中鹤,长松自不知”则揭示了世事无常、因缘际会的哲理。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见解,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信州草衣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一时期,赵师秀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南宋初期,金兵入侵中原,导致了北宋的灭亡。随后,南宋与金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繁,民生疾苦。然而,赵师秀并未受到战乱的直接冲击,他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地担任官职,负责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后期,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当时的诗坛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他们以各自的独特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展示了南宋诗歌的繁荣景象。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赵师秀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影响。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首《信州草衣寺》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