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延禧观

标题包含
延禧观
寂寞古仙宫,松林常有风。 鹤毛兼叶下,井气与云同。 背日苔砖紫,多年粉壁红。 相传陶县令,曾住此山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孤单的旧时神仙居所,松树林里常常有风吹过。 鹤羽和落叶一起落下,井水和云彩相似。 背对阳光的地方苔藓变成了紫色,多年的墙壁被涂上了粉色。 传说中陶县的县令,曾经居住在这座山里。
去完善
释义
1. 延禧观:古代道观名。 2. 赵师秀:南宋诗人。 3. 寂寞古仙宫:指延禧观历史悠久,现在已荒废,显得冷清孤寂。 4. 松针:松树的叶子,呈针状。 5. 鹤毛:比喻松叶。 6. 井气:井口冒出的气体,这里借指云雾。 7. 苔砖:长有青苔的砖石。 8. 粉壁红:指墙壁上涂饰的红色颜料已经褪色。 9. 陶县令:指陶潜,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这里暗示诗人向往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延禧观》是一首描绘古老道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观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和空灵。首联“寂寞古仙宫,松林常有风”,以“寂寞”一词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同时,通过描绘松树林中的风声,为读者营造了一个静谧、宁静的氛围。颔联“鹤毛兼叶下,井气与云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道观周边的景象:鹤鸟飞翔,树叶飘落,水井的气息与云彩相融。这些景象既展示了道观周边的自然风光,又表现了道家所崇尚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颈联“背日苔砖紫,多年粉壁红”,诗人转而描述道观内部的景色。苔藓爬满青砖,粉刷过的墙壁因年久而斑驳。这些景象透露出时间的痕迹,也表达了道观的古老和历史底蕴。尾联“相传陶县令,曾住此山中”,诗人通过提及古代官员陶潜曾在此地居住,暗示了延禧观的历史悠久和文化传承。整首诗以描绘道观为核心,体现了诗人在寻找心灵慰藉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延禧观》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的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然而北方的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师秀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与当权者不和而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些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南宋社会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一方面,南宋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如科举制度的改革、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另一方面,金国的侵略给南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赵师秀写下了《延禧观》这首描绘自己心境的诗。他以“延禧观”为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在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