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韵赠北山僧

标题包含
和人韵赠北山僧
又得相逢闲寺里,凡人多笑太无营。 谁知见事心先懒,未说寻幽足已轻。 二月春风添树色,一山夜雨失泉声。 谢师更作重眠约,来往云消两日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悠闲的寺庙里再次相遇,普通人多觉得太过清闲而感到好笑。 谁知道一见到事物就心生懒散,还未开始探寻幽静之处就已感到轻松。 二月的春风让树木的颜色更加丰富,山间的夜雨淹没了泉水的声音。 感谢老师再次约定共同安睡,来来往往间云朵消散,连续两天都是晴天。
去完善
释义
1. 和:与人唱和;人韵:指他人的诗韵。 2. 北山僧:此处指的是一位居住在北山的僧人。 3. 又得相逢:再次与僧人相见。 4. 闲寺:安静而空闲的寺庙。 5. 无营:没有世俗的追求。 6. 见事:这里指的是观察事物或理解世事。 7. 未说:还未提到。 8. 寻幽:探寻幽静的地方。 9. 添树色:给树木增添色彩。 10. 一山夜雨:整座山在夜间下着雨。 11. 失泉声:雨水掩盖了泉水的声音。 12. 谢师:此处指的是北山僧。 13. 更作:再次进行。 14. 重眠约:重新约定睡觉的时间。 15. 来往云消:指云雾散去,天气晴朗。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人韵赠北山僧》中,诗人赵师秀以与僧人重逢的情景为主线,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悠然的画面。在诗人眼中,那些世俗之人所追求的功利与忙碌,在这个悠闲的禅寺中显得微不足道。而这种超凡脱俗的心境,恰恰表现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和淡泊。 诗人在诗中对景物的描绘也颇有意趣。二月春风拂过树木,使其色彩更加丰富;山间夜雨过后,泉水潺潺之声似乎消失在静谧之中。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那悠然自得的心境。 最后,诗人以对与僧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赵师秀的独特才情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人韵赠北山僧》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相对稳定,但军事上却饱受金、蒙等外敌的侵扰,国力日益衰弱。 在这个时期,赵师秀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长大后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然而,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赵师秀并未气馁,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逐渐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诗人。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赵师秀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与朋友告别,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