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景建
爱重吟来句,和经一处安。
亦知将作佛,何讶不为官。
楚塞烽烟静,淮波柳絮残。
疑根深未指,欲往愧飞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喜爱看重反复诵读的佳句,与经典一同安放心灵。
也明白将要成佛的心愿,何必惊讶不去做官。
楚地边关烽火烟雾渐消,淮水边的柳絮飘散零落。
怀疑我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无法言表,想去践行又愧于不能笔耕。
去完善
释义
1. 安:安定,安心,表示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2. 楚塞:楚国边塞,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3. 淮波:淮河的水波,这里借指淮河一带的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写给曾景建的回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诗词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抉择。首联点明了自己与曾景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诗词的热爱;颔联以“将作佛”的委婉方式表示了作者无心于官场,意即追求内心的宁静;颈联描绘了战场平静,波光粼粼的美景,表现出作者的安逸心态;尾联则表达了作者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解答对方的问题,面对未知前路感到惭愧。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品质,又展示了其诗才横溢的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曾景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作,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赵师秀作为南宋的文人墨客,他的一生也饱受战乱之苦。他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成功。后来,他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赵师秀创作《答曾景建》这首诗歌时,他正身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师秀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用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