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进贤道中

标题包含
进贤道中
半月逢梅雨,初晴客意消。 鶑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 少憩休舆卒,闲行过板桥。 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半个月里都是连绵不绝的梅雨,刚放晴客人就开始松懈了。 黄莺的叫声临近田野的水边,松树影子投射在新长出来的小苗上。 稍稍休息一下,把车子停下来,悠闲地走过一座板桥。 我平时很少喝酒,看到酒家的旗子感到惭愧又羡慕。
去完善
释义
1. 梅雨: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 2. 客意消:旅客的心情变得愉快。 3. 鸎声:即黄莺的鸣叫声。 4. 临野水:靠近野外的小溪或河流。 5. 松影:松树投下的影子。 6. 卧新苗:指新生的松树苗。 7. 舆卒:车夫,这里指代坐车出行的人。 8. 休舆卒:暂时停止坐车。 9. 板桥:用木板搭成的桥。 10. 平生无饮分:这一生都没有饮酒的缘分。 11. 空愧酒旗招:只能白白地羡慕那些酒旗飘飘的酒家。
去完善
赏析
《进贤道中》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赵师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景象以及他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情趣。 诗的开头,“半月逢梅雨,初晴客意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梅雨时节,阴雨连绵,刚刚放晴的天气使得客居他乡的诗人心中的阴郁也随之消散。这种自然的变化与人的心情相互映衬,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积淀。 接着,“鶑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黄莺在野水中啼鸣,松树的新苗在阳光下摇曳,这样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随后,“少憩休舆卒,闲行过板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活动。他选择短暂休息,放弃乘坐的车马,漫步走过一座板桥。这样的举动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 最后,“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慨收尾。尽管一生与酒无缘,但他仍然为那随风飘荡的酒旗而心生惭愧。这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也反映出他对酒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进贤道中》这首诗通过对梅雨初晴、黄莺啼鸣、松苗摇曳等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在旅途中的活动,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酒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进贤道中》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在公元1185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一年,赵师秀进士及第,被任命为进贤县主簿,负责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因此而得到实现,反而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厄。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官场黑暗的不满。 在当时的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战乱之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朝廷内部,权臣当道,政治腐败,国家的统治岌岌可危。赵师秀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状深感忧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理想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极度痛苦。 这首诗表达了赵师秀在进贤道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深感慨。他通过对沿途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民间疾苦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