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过吴松

标题包含
再过吴松
江边无处觅天随,又趁斜阳过渺弥。 远爱柳林霜后色,一如春至欲黄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无迹寻天随,再次趁着夕阳过浩瀚。 遥远地爱着柳林在霜降后的颜色,就像春天来临想要变黄的时候一样。
去完善
释义
《再过吴松》:赵师秀的诗《再过吴松》表达了诗人在吴淞江边的自然景象与情感感受。吴淞江是流经中国江苏、浙江两省的一条重要水道,现在通常指苏州河。 “江边无处觅天随”:这句是说在江边找不到天随子陆龟蒙的踪迹,表达对古代诗人陆龟蒙的怀念之情。天随是陆龟蒙的字,这里以天随代指陆龟蒙。 “又趁斜阳过渺弥”:这句是说作者再次趁着夕阳的光线航行过了江水浩渺的地方。 “远爱柳林霜后色”:这句是说远远望去,那秋天的柳树林在经历过风霜之后,仍然保持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绿色。 “一如春至欲黄时”:这句是说这种绿色就像春天来临时柳树将要变黄的景色一样迷人。
去完善
赏析
《再过吴松》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吴松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无法找到天随的失落之情,然后通过“又趁斜阳过渺弥”这一句,展现了诗人继续前行,追逐夕阳的坚定意志。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柳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人观察到柳林在霜降后的颜色,宛如春天来临时一样美丽,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过吴松》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这一时期,宋朝国势日衰,金人南侵,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的父亲和兄弟因战乱而去世,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尽一份力。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这使得他的心情变得忧郁和惆怅。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士大夫们沉溺于声色犬马,缺乏担当精神。赵师秀对此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