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陈宗之

标题包含
赠陈宗之
四围皆古今,永日坐中心。 门对官河水,簷依绿树阴。 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 最感书烧尽,时容借检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皆是古与今的交汇,我整日坐在其中。门前就是流淌的官河,屋檐下依靠着绿树的树荫。每次都会有名士来此畅饮,也常有人来请我赋诗。最令人感慨的是那些书籍,一旦焚烧殆尽,只能在容许之时去检索寻找。
去完善
释义
1. 四围皆古今:指作者所处的环境中有古有今的事物,是古代与现代事物的综合体。 2. 永日坐中心:表示在漫长的一天中,作者经常处于沉思的状态。 3. 门对官河水:这里的“官河”是指古代的护城河,即门前对着一条护城河。 4. 簷依绿树阴:指屋檐下的树木绿荫。
去完善
赏析
《赠陈宗之》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写给陈宗之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陈宗之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四围皆古今,永日坐中心”,表达了陈宗之周围环境的特点,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永日坐中心”是指陈宗之整天坐在这样的环境中,表明他热爱并沉浸在这种文化氛围里。 颔联“门对官河水,簷依绿树阴”,形象地描绘了陈宗之居所的美景:门前有清澈的官河水,屋檐下是浓密的绿树阴影。这种美丽的自然环境与首联的悠久历史相呼应,使读者感受到陈宗之生活环境的和谐与宁静。 颈联“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展现了陈宗之热情好客的品质和诗歌创作的才华。他经常邀请有名的文人墨客来家里饮酒赋诗,自己也时常向他们请教写诗的技巧。这一联体现了陈宗之善于结交朋友、勤学不倦的精神风貌。 尾联“最感书烧尽,时容借检寻”,表达赵师秀对陈宗之慷慨借书给他查阅的感激之情。他认为书籍烧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因此非常珍惜陈宗之借给他的书,常常借此机会学习。这两句诗传达了赵师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朋友的珍视。 总的来说,《赠陈宗之》以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陈宗之热爱历史文化、乐于交友、勤奋好学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现出赵师秀与陈宗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陈宗之》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与金国对峙,政局动荡不安。 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号灵秀居士,又号天乐山人,浙江永嘉人。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赵师秀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成为地方官吏,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在这一时期,赵师秀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对他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他在官场上的表现亦颇受好评,曾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整理和校对图书工作。 此外,赵师秀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外患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赵师秀对此深感忧虑,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