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徐玑五首 其二
昔吾与君游,嫌疎不嫌数。
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
前年会京都,朂我返林薄。
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前我们一起游玩,虽然疏远但并不觉得疏远。
自从为了贫穷的生活奔波,十年间有九年分离。
前年我们在京都相遇,催促我回到山林。
我因为贫困无法回去,而你去世却无法再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昔吾与君游":往昔,我与徐玑先生共游。其中“昔”表示过去的时间点;“吾”是诗人的自称;“与君游”是与徐玑共同出游的意思。
2. "嫌疎不嫌数":意思是不觉得关系疏远,只感到相会频繁。其中“嫌”意为不喜欢;“疎”意为疏远;“数”意为次数多。
3. "自为贫寠驱":由于贫穷而四处奔波。其中“自为”意为自发去做某事;“贫寠”指贫困。
4. "十载九离索":十年来有九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其中“载”意为年;“离索”意为离开人群独处。
5. "前年会京都":前年我们在京都相聚。其中“前年”是指诗人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会”意为聚会;“京都”指的是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
6. "朂我返林薄":你劝说我回到山林隐居。其中“朂”意为劝勉;“返”意为返回;“林薄”意指山林。
7. "吾贫未得归":由于贫困无法回归山林。
8. "君死不可作":你去世后再也无法与你一起生活了。其中“死”指去世;“不可作”意味着无法改变的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赵师秀悼念故友徐玑的作品,通过对往昔共同游玩的回忆和对现实状况的哀叹,表达出诗人在朋友离世后的痛惜之情。“嫌疎不嫌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两人不拘小节,时常相聚。然而命运弄人,由于生活贫困,他们不得不屡次分离,“十载九离索”便表达了这种无奈的现实。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诗人曾在京都谋求发展,而徐玑却未能等到他归来便撒手人寰。这种生离死别使诗人更加痛苦和怀念故人。全诗情感真挚,令人感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哭徐玑五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赵师秀为悼念好友徐玑所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赵师秀的一生中,他与徐玑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在文学和艺术上相互欣赏,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理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徐玑不幸英年早逝,让赵师秀痛心疾首,悲痛万分。于是,他写下了这五首诗来表达对好友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当时,正值南宋时期,虽然朝廷偏安江南,但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的动荡不安给诗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忧虑。赵师秀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担忧,他在诗歌中对时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