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怀徐照
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
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
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
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满庭院,思念之情绵延千里。
湘江之水似乎可以看到底部,秋天的旅人不知与谁共吟诗。
寒冷袭来,城角的号角声回荡,月光映照在竹林中的鸟儿身上。
虽然知道彼此都无法入睡,却难以在梦中找到彼此的踪迹。
去完善
释义
1. 湘江: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起源于今湖南省南部,流经湖南、广西和广东等地。
2. 秋客:旅人、游子。这里指徐照。
3. 吹城角:即吹角城头,指在城楼上吹奏号角。
4. 宿竹禽:停宿在竹子上的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师秀在月夜中对远方友人徐照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月色一庭深”描绘了夜色中庭院深处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紧接着,诗人以“迢遥千里心”来形容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因距离遥远而无法相见的不便。
第二联“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诗人通过联想湘江之水,表达出自己与友人相隔天涯的无奈。同时,诗人又以“秋客”自喻,传达出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心境。
第三联“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述寒冷的风吹过城墙,月光映照在栖息的鸟儿身上,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深夜的气氛。这一联将景物与情感完美融合,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诗人以“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作结,表明了自己与友人虽知彼此难以入睡,但梦中也难觅踪迹,进一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赵师秀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夜怀徐照》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具体年代已无法确考。此时赵师秀正值中年,官至湖南布政使,但壮志未酬,心怀忧国忧民之情。
在南宋中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多次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困苦。赵师秀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深感忧虑。他渴望为国效力,却无奈受到朝廷权臣的排挤,未能施展抱负。在这种情况下,赵师秀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月夜怀徐照》这首诗表达了赵师秀对故友徐照的怀念之情。在这首诗中,他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赵师秀的人品与文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