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西
数里庵西路,东风去更吹。
稻寒生叶细,松老作花迟。
小憇嫌无侣,曾游忆有诗。
新萤光尚小,未暗出空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几里外的西路上,东风离去又回来。
稻谷因为寒冷生长缓慢,松柏因为年老开花迟缓。
短暂的休息感到缺少伴侣,回想过去曾经游览时有诗意。
新生的萤火虫光芒还微弱,尚未在黑暗之前出现在空旷的池塘。
去完善
释义
1. 庵西:指庵西侧的道路或区域。
2. 数里:表示距离的虚数,几里的意思。
3. 东风:春风,这里指的是春天的风。
4. 稻寒生叶细:指初生的稻谷嫩叶细小,由于气温低显得较寒冷。
5. 松老作花迟:松树生长较慢,开花时间比其他植物晚。
6. 小憇:短暂休息。
7. 嫌:感到不满或不够。
8. 侣:伙伴,同伴。
9. 曾游:过去的游览经历。
10. 忆:回忆,回想。
11. 新萤:新生的萤火虫。
12. 未暗出空池:意指天色还没有完全黑暗,萤火虫就已经出现在空中池塘。
去完善
赏析
《庵西》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人以庵西的风景为背景,通过对春天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联“数里庵西路,东风去更吹”,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庵西路,即通往庵寺的乡间小路;东风,指春风。诗人通过描写春风吹过数里的庵西路,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生机盎然。
颔联“稻寒生叶细,松老作花迟”,描述了田野中的植物景象。在春风吹拂下,稻苗生长出细嫩的叶子,显得生机勃勃;松树虽然古老,但它的花朵开放得相对较晚,这表现了松树坚韧的品质。
颈联“小憇嫌无侣,曾游忆有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庵西路休憩时,由于缺少伴侣而感到遗憾;而现在故地重游,唯有通过写诗来寄托情感。
尾联“新萤光尚小,未暗出空池”,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夜景。新的萤火虫光芒还不太明亮,但在天色还未完全昏暗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空寂的池塘边。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使自然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综上所述,赵师秀的这首《庵西》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庵西》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浙江永嘉人。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杨万里等齐名。赵师秀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晚年任江州通判,不久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在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多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赵师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他在庵西的所见所闻,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