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龟峰寺

标题包含
龟峰寺
石路入青莲,来游出偶然。 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 萤冷粘椶上,僧闲坐井边。 虚堂留一宿,宛似鴈山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在石板路上进入了青莲寺,这次游玩完全是出于偶然。山峰之高仿佛可以插入秋天的明月,岩石裂缝间野烟缭绕。萤火虫带着凉意贴在棕叶之上,而僧人则悠闲地坐在井边。在这空无一人的大殿里住上一晚,感觉就像是在雁荡山入眠一样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青莲:指青莲洞,是古时的游览胜地,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中。 2. 峰高秋月射:意指山峰之高以至于月亮的光芒都能直射过来。 3. 岩裂野烟穿:形容岩石间的裂缝可以穿过野外缭绕的烟雾。 4. 棕:指棕榈树。 5. 虚堂:即空荡的厅堂。
去完善
赏析
《龟峰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师秀在探访龟峰寺时的所见所闻。从“石路入青莲”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进入寺院的清幽环境。随后,“来游出偶然”则传达了诗人对于此次游览的随意和惬意之感。 在诗的中间四句中,诗人详细地描述了龟峰寺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山峰之上明月高悬、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以及山岩之间炊烟袅袅升腾的画面。此外,“萤冷粘椶上,僧闲坐井边”两句则捕捉到了寺院夜晚宁静的氛围。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龟峰寺休憩的感受。通过“虚堂留一宿,宛似雁山眠”的描写,诗人将这里比喻为雁山般的美好休息之地。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穿插了人文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悠然自得与禅宗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龟峰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龟峰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创作背景:公元1250年左右,赵师秀在南宋时期担任地方官吏,这一时期他经常游历江南各地的名胜古迹。一天,赵师秀来到了位于江西崇仁的龟峰寺游览。在寺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感受到了佛家文化的熏陶,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龟峰寺》。 人生际遇:赵师秀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喜爱文学,成年后步入仕途,曾任湖南、江西等地的地方官吏。他在任职期间,时常关心民间疾苦,致力于地方建设。然而,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外患不断,使得他倍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在这种背景下,赵师秀通过游历山水,抒发自己的情怀,寻求心灵的慰藉。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随着金兵南下,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江南一带相对较为安定,成为文人墨客避乱的好去处。在这一时期,禅宗佛教在江南地区盛行,许多寺庙成为文人雅士赏景咏怀的场所。赵师秀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社会文化繁荣与民族危机并存的时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