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弋阳

标题包含
过弋阳
三月三番过弋阳,吾生辛苦莫思量。 磨圆滩石几年浪,丹尽江枫昨夜霜。 已算中途当度腊,更怜抵舍未为乡。 高眠旧有山中约,只欠青骡道士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三月里我经过了三次弋阳,我的生活中充满了辛劳和艰难难以想象。我在磨圆滩石的地方度过了几年的时间,就像被浪潮冲刷一般,昨晚江边的枫叶也被严霜覆盖。尽管已经到达了旅程的中点,但我仍感到无法抵达家乡。在山中有一处适合安眠的地方,我期待与骑着青色骡子的道士共度此景。
去完善
释义
1. 三月三番:指农历三月第三次经过弋阳。 2. 弋阳:地名,位于江西省上饶市。 3. 吾生辛苦:指作者一生奔波劳碌。 4. 思量:思考、考虑。 5. 磨圆滩石:形容水流冲击滩石的过程。 6. 几年浪:表示经历的时间长久。 7. 丹尽江枫:指江边的枫树叶子被秋天染红。 8. 昨夜霜:指昨夜下了霜。 9. 中途:旅途中的中间阶段。 10. 度腊:指度过寒冬。 11. 抵舍:指回到住处。 12. 为乡:把住所当作故乡。 13. 高眠:在这里是指进入梦乡。 14. 山中约:指隐居山中的约定。 15. 青骡道士:这里指的是道士的坐骑。 16. 方:方向,指骑马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过弋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经过弋阳县时的所见所思。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心境。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艰辛的感受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三月三番过弋阳,吾生辛苦莫思量”,诗人提到自己已经是第三次在三月份路过弋阳县,以此表达了他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辛苦和磨难。在这里,诗人用“莫思量”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艰辛的无奈和感慨。 颔联“磨圆滩石几年浪,丹尽江枫昨夜霜”,诗人以滩石和江枫为例,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这里,诗人通过滩石被浪花打磨成圆形以及江枫叶片被秋霜染红的现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 颈联“已算中途当度腊,更怜抵舍未为乡”,诗人提到自己已经在旅途中度过了腊冬,这意味着他已经走在了人生的半途。然而,他仍然感叹自己的家乡还没有到达。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离家别亲的哀愁。 尾联“高眠旧有山中约,只欠青骡道士方”,诗人回想起自己在山间隐居的约定,表示自己向往的是那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里,诗人用“青骡道士”这一意象来象征隐士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赵师秀的《过弋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艰辛的感受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还展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弋阳》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描绘行旅生活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南宋末期,赵师秀作为一名官员,曾在江西、湖南等地任职。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前往江西弋阳的旅途中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景象和人民的生活。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侵略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师秀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表现得更为明显。他的诗歌既表达了个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也反映了民众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