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成贤良

标题包含
酬成贤良
献璞无成喜弄璋,世间得失事相参。 刘蕡不得言时事,半为当时记朴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酬成贤良》是明代诗人陈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献璞:“献璞”是一个典故,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国大夫臧文仲向周襄王进献美玉,希望借助周王室的力量为国家谋求和平。这里用“献璞”比喻贤才奉献自己的才智。 2. 无成:没有成功。这里是诗人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虽然努力进取,但最终未能实现抱负。 3. 喜弄璋: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弄璋”是指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喜欢玩弄玉器,这里用“喜弄璋”表示富贵人家生活安逸。 4. 世间得失事相参:意指人生中的得与失总是相互伴随的,不必过于计较。 5. 刘蕡:唐朝文人,以直言敢谏著称。在唐代科举考试中,他因抨击时政而未被录取,成为历史上的知名人物。这里用“刘蕡”代指敢于直言的人。 6. 言时事:谈论当时的政治事务。这里用“言时事”表示关心国家大事。 7. 半为当时记朴庵:“朴庵”是宋代文人沈作宾的自号,他以朴实的文风受到世人赞誉。这里用“记朴庵”表示关注朴实无华的文风。
去完善
赏析
《酬成贤良》是宋代诗人陈起的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陈起以自己献璞无成、喜得儿子的遭遇为例,强调了人生中的得失之事的复杂性。同时,通过提及刘蕡无法谈论时事的现象,作者暗含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在诗歌的最后,作者提到“半为当时记朴庵”,表达了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只能在草庵中度日的哀愁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成贤良》是南宋诗人陈起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的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 陈起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独立的知识分子。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学问,抒发胸臆。在这个过程中,陈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这个时期,南宋文学界兴起了一股崇尚个性、关注现实的风气。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陈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酬成贤良》。在这首诗中,陈起以贤良自许,表达了对自己才能和品德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关切。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