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赋剑州途中鸷兽
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不与大朝除患难,
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剑齿獠牙的血腥之气弥漫,内心反复盘算怎会停歇。不帮朝廷消除祸患,今日帝王亲自去狩猎,白云下的山洞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剑州:唐朝时期的一个州郡,位于四川。
2. 奉诏:接到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3. 途中:在路上,这里指在去剑州的旅途中。
4. 鸷兽:凶猛的野兽,这里指的是老虎或其他猛兽。
5. 剑牙:利剑般的牙齿,这里是形容猛兽的牙齿。
6. 钉舌:尖锐的舌头,这里是形容猛兽的舌头。
7. 血毛:血腥的皮毛,这里是形容猛兽的皮毛。
8. 窥算:暗中观察和计算,这里是形容猛兽寻找猎物的行为。
9. 大朝:朝廷,皇帝统治的地方。
10. 除患难:除去灾难和困难,这里是形容皇帝为人民解除困境。
11. 今日:今天,这里指皇帝亲自出来狩猎的那一天。
12. 帝王:皇帝,这里的帝王是指唐玄宗。
13. 出狩:出去打猎,这里是形容皇帝亲自出来狩猎。
14. 白云岩:地名,位于四川剑州附近的一座山。
15. 好:喜欢,这里是形容白云岩是猛兽理想的藏身之处。
16. 藏形:隐藏身形,这里是形容猛兽隐藏在白云岩中。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剑牙钉舌血毛腥”开篇,描绘了鸷兽的形象,通过犀利的语言表现出鸷兽的凶狠。紧接着的“窥算劳心岂暂停”则揭示了鸷兽一直在寻找猎物,从未停止过它的活动。诗人暗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隐患与困难,如同野兽一般,时刻潜伏着,威胁人们的安全。
“不与大朝除患难”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他认为皇帝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社会问题,以至于猛兽横行。最后两句“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描绘了皇帝亲自狩猎的场景,意在提醒皇帝要关注民生,消除社会危机。诗人寄希望于皇帝能亲力亲为,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诏赋剑州途中鸷兽》这首诗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仁裕在担任蜀州刺史期间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45年左右。
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而位于四川盆地的蜀州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王仁裕受命前往剑州执行公务,沿途看到了许多壮观的景象,其中包括猛禽捕捉猎物的情景。这一幕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象的壮丽诗篇。
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格局风云变幻,各个政权不断更迭。而地处西南一隅的蜀州却相对稳定,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往往受到战乱和漂泊的影响,呈现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王仁裕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诗作中也不乏对战乱和平静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