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门生春日会饮繁台赋
柳阴如雾絮成堆,又引门生饮古台。淑景即随风雨去,
烂醉也须诗一首,不能空放马头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荫下如雾气般的柳絮堆积成堆,于是邀请学生们一起在古老的台子上畅饮。美丽的景色伴随着风雨消逝,即使喝得烂醉如泥也应该作诗一首,不能就这样无功而返。
去完善
释义
《与诸门生春日会饮繁台赋》是唐代诗人王仁裕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繁台与学生们春游饮酒的情景。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1. 柳阴如雾絮成堆:这句描绘了柳树下的阴凉环境,柳絮如同烟雾一般聚集在一起。“絮”指的是柳絮,柳树种子上的一种白色茸毛。
2. 又引门生饮古台:这句表达了诗人再次邀请学生一起到古老的繁台喝酒。“引”是邀请的意思,“门生”指的是学生。
3. 淑景即随风雨去:这句意味着美好的景色伴随着风雨流逝。“淑景”指美好的景色,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春光。
4. 烂醉也须诗一首:这句表达了即使喝得烂醉,也要作诗一首以留念。“烂醉”表示醉酒的状态,“须”是必须的意思。
5. 不能空放马头回:这句意味着不能让马匹白白地回去。“空放”是无成果的意思,“马头回”是指骑马回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弟子们在春天相聚繁台饮酒赋诗的情景。开篇两句“柳阴如雾絮成堆,又引门生饮古台”,通过比喻将柳树的形象呈现出来,同时交代了地点和环境。而“又引门生饮古台”则表现出诗人与弟子们的亲密师生关系。
接下来的“淑景即随风雨去”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转瞬即逝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而后两句“烂醉也须诗一首,不能空放马头回”则表明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即使喝酒喝得烂醉也要写出一首好诗来,不让这美好的时光白白流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初,繁台春日芳草连天,繁盛如烟。这一天,名士王仁裕带领众学子在繁台春游饮酒,他感慨万分,豪情奔放,便作下了这首《与诸门生春日会饮繁台赋》。
此时正是贞观盛世,大唐国运蒸蒸日上,文人墨客应运而生。作为一代才子,王仁裕在此时与门生们聚首繁台,共赏春日风光,把酒言欢,畅谈国家大事、学术研究,实在是一件快事。
彼时,繁华的唐都长安早已成为世界的中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丝绸之路贯通东西,唐朝版图拓展至西域诸国。而在朝野内外,尊儒崇文的风气盛行,儒家经典被广泛传播和学习,文学艺术的创作进入了高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子们更加渴望抒发胸臆,实现理想抱负,为国家贡献力量。
这首诗是王仁裕在与众门生一起饮酒欣赏春光时创作的,它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门生们的期许之情。诗中描述了繁台的美景,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学问的热爱。这样一首充满豪情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