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

标题包含
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
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湘水凌波惭鼓瑟, 丹禁旧臣来侧耳,骨清神爽似闻韶。 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二五指中句塞雁, 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女们齐齐抱着紫檀木制的琴,弹奏着四十根弦的琵琶。湘江女神在水面上听到这音乐,也会为自己的鼓瑟而羞愧。宫廷里的老臣们都过来聆听,感觉像是听到了仙乐一般清新。 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拨动,声音如折冰般清脆,弥漫在空中,让人感到无比舒畅。她们的演奏就像是大雁飞过天空,赏心悦目。这些美丽的女子在宫殿里,赢得了楚王的喜爱。
去完善
释义
1. 红妆:指女性华丽的装束。 2. 紫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或胡琴等乐器的把位。 3. 一抹:一个。 4. 朱弦:指红色的丝线制作的琴弦。 5. 湘水凌波:化用“湘灵鼓瑟”的典故,指湘江女神在波上鼓瑟演奏。 6. 丹禁:皇宫,皇帝居住的地方。 7. 侧耳:倾听。 8. 闻韶:指听到美妙的音乐。 9. 玉纤:指女子的手指。 10. 折冰声:形容声音清脆如折冰。 11. 散入:分散进入。 12. 二五指中:五根手指中。 13. 句塞雁:指弹奏出如塞雁飞行般的旋律。 14. 细腰宫里女:指宫廷中的美女。 15. 就中:其中。 16. 惬:满足。 17. 楚王情:指楚王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荆南宴席上弹奏胡琴的乐妓的风姿和技艺。首先诗人以“红妆齐抱紫檀槽”形象地展现了乐妓们端坐弹奏的画面。接下来的两句“一抹朱弦四十条。湘水凌波惭鼓瑟”则具体描述了她们手中所持之物的特点,即朱红色的琴弦和精美的紫檀木制琴身,同时也借用了湘妃鼓瑟的故事来衬托出乐妓们演奏技艺的高超。 接下来的两句“丹禁旧臣来侧耳,骨清神爽似闻韶。”描述的是在场的听众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纷纷侧耳倾听,仿佛沐浴在美好的音乐之中,达到了精神升华的境界。在这里,诗人用“闻韶”一词比喻欣赏音乐的愉悦体验,借此表达对乐妓精湛技艺的赞美。 诗的后两句“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位胡琴妓的独特魅力。诗人把其他的乐妓比作细腰宫里的美女,然后突显出这位胡琴妓的音乐才能最为楚王所称道。这里的“楚王情”暗示出对胡琴妓的赞赏和喜爱。 整体来看,本诗通过对场景、乐器、人物等多方面的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充分展示了胡琴妓的演奏技艺和个人魅力。同时,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于美好音乐的赞赏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是晚唐诗人王仁裕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西元9世纪末,即晚唐时期。 这个时期的王仁裕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历任县尉、府掾、侍御史等职位,并在文坛享有盛誉。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晚唐的社会现实却是日渐凋敝,皇权衰落,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生疾苦。这些时代背景都对王仁裕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这组诗中,王仁裕以荆南宴席为背景,描绘了胡琴妓演奏的场景。他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交流。同时,他也通过音乐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