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标题包含
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 【耍孩儿】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乐亦在其中矣。僧来笋蕨,客至琴棋。 【二】青门幸有栽瓜地,谁羡封侯百里?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梨花树底三杯酒,杨柳阴中一片席,倒大来无拘系。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黄虀。 【三】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本不爱争名利。嫌贫污耳,与鸟忘机。 【尾】喜天阴唤锦鸠,爱花香哨画眉。伴露荷中烟柳外风蒲内,绿头鸭黄莺儿啅七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生活于元世祖至元时期到元仁宗时期,在科举落第后,转而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他是元代前期...查看更多
闲闲的闲趣
去完善

译文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度过了半生四处奔波的日子,差点就错过了人生的终极计划。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满头白发的我劝你选择退隐田园的生活,那个安静的乡村正是适合隐居的地方,这正是老年人的最佳归宿。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简朴的茅屋、曲折的小径,以及草药和蔬菜种植的田地,这些让我的雄心壮志逐渐消散。 【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现在的时间过得平淡无奇,就像咀嚼蜡烛一般没有味道,只是冷眼旁观世界的种种变化,静静地关上自家的木门。 【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虽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身世,但我也如同严子陵一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钓鱼台。 【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在南边的院子里,面对青山绿水,生活充满了乐趣。 【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贫穷的时候依然能安然入睡,不需要什么奴婢来耕种和编织。 【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拥有两亩地的荷花池塘,百条小溪汇集成一条清澈的河流。 【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乐亦在其中矣】就让老子留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准备好迎接那些喜欢清静的人来洗涤尘世的纷争,这种快乐让人满足。 【僧来笋蕨,客至琴棋】当僧人来访时,我们一起品尝新鲜的竹笋和蕨菜;当有客人到来时,我们可以一起弹琴下棋,享受悠然的时光。 【青门幸有栽瓜地,谁羡封侯百里?】幸运地得到了在青门种植瓜果的土地,这远比百里封侯更令人羡慕。 【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借助桔槔工具浇水,韭菜生长得如此茂盛,这让樊迟这样的种菜专家都羡慕不已。 【梨花树底三杯酒,杨柳阴中一片席】在梨花树下饮酒,杨柳荫里设宴,尽享大自然的美景。 【倒大来无拘系】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约束。 【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黄虀】在这样的生活里,即使只是一碗清淡的稀饭,配上简单的咸菜,也能让人倍感满足。 【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只要有一件足够保暖的衣物,一碗足以果腹的食物,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贫穷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烦恼,因为我知道清闲的生活有多么珍贵。与其在风波中苦苦挣扎,不如选择归隐田园,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本不爱争名利。嫌贫污耳,与鸟忘机】我从不喜欢争夺名利,也厌恶贫穷带来的污浊,只愿与鸟儿一样忘记世事的纷扰。 【喜天阴唤锦鸠,爱花香哨画眉】我喜欢在阴天呼唤美丽的锦鸠鸟,喜欢在花香四溢的季节里逗弄漂亮的画眉鸟。 【伴露荷中烟柳外风蒲内,绿头鸭黄莺儿啅七七】与露水滋润的荷花、烟雾笼罩的柳树、随风摇曳的水菖蒲为伴,倾听绿头鸭和黄莺儿的欢唱,这就是我心中的天堂。
闲闲的闲趣
去完善
释义
1. 般涉调:词牌名。 2. 哨遍:该词的曲调名称。 3. 终焉计:指最终的打算或计划。 4.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东篱”,借指隐逸之处;“西村”,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描绘农村风光。 5. 老正宜:年纪大的人正适合过这样的生活。 6.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茅屋和竹林的小路,种着草药的菜地。 7. 嚼蜡光阴无味:形容平淡无奇的生活。 8. 旁观者世态,静掩柴扉:表示对世事无兴趣,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9. 卧龙冈: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隐居的地方,后世用此代指隐居之地。 10. 严陵钓鱼矶:东汉初年严光垂钓的地方,后世以此代表隐士居处。 11. 南园:这里代指恬静的乡村生活。 12. 榻:卧具,指床铺。 13. 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潦倒之时能安稳入睡就很满足了,不必过分追求奴隶耕种、女子织布的生活。 14. 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描述宁静的田园景色。 15. 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意为过上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 16. 僧来笋蕨,客至琴棋:描写待客之道,表达淡泊的心境。 17. 青门:原为汉代长安城门之一,后来成为隐居的代名词。 18. 栽瓜地:比喻自己的住所。 19. 樊迟:孔子的弟子,以务农著称。 20. 倒大来:非常,很。 21. 措大家黄虀:用粗陋的食物招待客人。 22. 冻不死衣,饿不死食:即使在困难时期也有衣有食。 23. 争似田园拂袖归:比什么都要回田园。 24. 嫌贫污耳,与鸟忘机:表示对贫穷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 唤锦鸠:召唤美丽的鸟儿。 26. 哨画眉:学画眉鸟的叫声。 27. 露荷烟柳:早晨的荷叶和柳树。 28. 风蒲内:风吹过的蒲苇丛中。 29. 绿头鸭黄莺儿啅七七:绿色的野鸭和黄莺欢快地叫着。
闲闲的闲趣
去完善
赏析
《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是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以第一人称描绘了主人公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全曲分为【耍孩儿】、【二】、【三】和【尾】四个部分,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画卷。 【耍孩儿】描述了主人公在贫困中的乐观生活态度。“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表明主人公并不把贫穷当作负担,反而觉得这种简单的生活是一种解脱。他享受着自然的美景:“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并邀请友人共享这份恬静:“僧来笋蕨,客至琴棋。” 【二】部分表达了主人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富贵的不屑。他以孔子的弟子樊迟为榜样,辛勤耕耘,享受着劳动的乐趣:“青门幸有栽瓜地,谁羡封侯百里?”“梨花树底三杯酒,杨柳阴中一片席。”这两句勾勒出了主人公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三】部分通过对比揭示了主人公的人生态度。“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他认为贫穷并不是烦恼,反而能使人明白闲适的可贵。因此,他选择放弃名利,回归田园:“本不爱争名利。嫌贫污耳,与鸟忘机。” 最后,【尾】部分展现了主人公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喜天阴唤锦鸠,爱花香哨画眉。”他在露荷烟柳之间,欣赏着绿头鸭和黄莺儿的叫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总体来看,这首曲子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表现了主人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淡泊,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追求。
闲闲的闲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在马致远的生命中,他经历了从金末到元朝初期的历史变迁,这让他对人生、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段时间里,马致远度过了他的青年和壮年时代。由于所处时期的特殊环境,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善于用生动的形象和犀利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物的心灵世界。 此外,马致远生活在一个由蒙古人统治的元朝。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社会阶级对立明显。蒙古族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人地位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马致远的作品既有对人生的深度反思,又有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 综上所述,《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作者马致远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的特殊环境以及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等多个方面。
闲闲的闲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