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净沙·秋思

标题包含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 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生活于元世祖至元时期到元仁宗时期,在科举落第后,转而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他是元代前期...查看更多
鱼色小药丸
去完善

译文
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树木,黄昏时的乌鸦在枝头啼鸣。一座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水边坐落着几户人家。古老的驿道上传来萧瑟的西风,一匹瘦弱的老马驮着行囊匆匆而过。夕阳渐渐落下山岗,远方的天涯弥漫着断肠人的哀愁。
鱼色小药丸
去完善
释义
《天净沙·秋思》注释: 1. 天净沙:词牌名。 2. 秋思:秋天的思绪或离愁别绪。 3.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文学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 枯藤:枯萎的藤蔓。 5. 老树:古老的树木。 6. 昏鸦: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 7. 小桥:小型的桥梁。 8. 流水:流动的河水。 9. 人家:村庄里的住户。 10. 古道:古老的道路。 11.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通常带有寒冷的意思。 12. 瘦马:瘦弱的马匹。 13. 夕阳:傍晚的太阳。 14. 西下:向西方落下。 15. 断肠人:形容极度悲伤的人。 16. 天涯:天地的尽头,这里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鱼色小药丸
去完善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的一首小令,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以及漂泊异乡的旅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以枯藤、老树和昏鸦三个意象勾勒出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寂寥。 接着“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将视线从荒凉的大自然转向人间的温馨。小桥、流水、人家,这三样元素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与上句的枯藤老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后“古道西风瘦马”,这一句又回到了大自然中。古道、西风、瘦马这三个意象再次强化了秋天的气氛。西风拂过古道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秋风萧瑟的凉意。 最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夕阳西下的景色,给人一种沧桑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断肠人则是指那些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在这秋天的黄昏时刻,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乡和家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游子思乡的情感。诗人运用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使得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鱼色小药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戏曲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元代时期。这一时期,元朝统治者对汉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使得汉族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和不满。马致远虽然享有文名,但也难以摆脱时代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马致远以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民间生活的深入体察,创作出这首描绘游子思乡情怀的《天净沙·秋思》。作品通过对秋天萧条景色的描绘,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表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元代文人敏感多情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对生活、命运的深刻反思。这也是马致远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鱼色小药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