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宁县斋
日高窗下枕书眠,带得吟情到梦边。
过鸟触翻枝上雪,飞鸦惊破树头烟。
百年世事聊供笑,千里乡心最可怜。
亦有门前数竿竹,短琴横膝不须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高高挂在窗外,我在书本陪伴下入睡,将诗人的情怀带入了梦境之中。飞鸟在树枝上抖落雪花,乌鸦惊破了树梢上的烟雾。百年的世事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笑话题,千里的乡愁最为惹人怜惜。我的家门口也有几竿翠竹,一张短琴横在我的膝盖上,无需调弦便可演奏出悠扬的音乐。
去完善
释义
1. 日高:天色明亮,太阳升高。
2. 窗下:窗户下面。
3. 枕书眠:以书籍为枕而入睡。
4. 带得:带领,携带。
5. 吟情:作诗的兴致。
6. 过鸟:飞过的鸟儿。
7. 触翻:碰到并使物体翻转。
8. 枝头雪:指落在树枝上的雪。
9. 飞鸦:飞翔的乌鸦。
10. 惊破:惊吓打破。
11. 树头烟:树梢间的烟雾。
12. 百年世事:长久的历史变迁。
13. 聊供笑:仅供取笑。
14. 千里乡心:思念遥远家乡的心情。
15. 最可怜:最为感动。
16. 门前数竿竹:家门口的几株竹子。
17. 短琴横膝:短小的琴放置在膝盖上。
18. 不须弦:不用弦来弹奏。
去完善
赏析
《分宁县斋》是宋代诗人郑会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宁静致远的隐逸之情和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首联描述了诗人在白日高照的窗下枕书而眠,带着诗意进入梦乡;颔联描绘了鸟雀在枝头翻飞、雪花飘落的景象,以及飞鸦惊散烟雾般的尘世烦扰;颈联表现了诗人看破世态百相,把世事当作谈笑之资的超脱心态;尾联则通过刻画门前翠竹与无弦短琴的画面,传递出诗人以自然为伴、悠然自得的生活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纷争的厌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分宁县斋》是南宋诗人郑会在任分宁县知县期间创作的一首诗。郑会,字有极,号东涧居士,浙江永嘉人。他生于南宋末年,博学多才,曾任官职,后归隐山林。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此时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相对安宁。在这个时期,郑会经历了为官、归隐的过程,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验。
诗中,郑会描述了自己在分宁县斋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的淡泊明志和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他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文人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社会矛盾和人生困境。在国家时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他们选择了退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
总之,《分宁县斋》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时期,这个时间段内,郑会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对国家时局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南宋时期文人知识分子生活态度的反思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