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小桃破尽风前萼。
草草年华闲过却。
十分清瘦有谁知,一点相思无处著。
书凭雁字应难托。
花与泪珠相对落。
万红千翠尽春光,若比此情犹自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桃花凋谢风中瓣。
岁月匆匆静静流。
消瘦脸庞谁人识,满怀思念无处寄。
信笺传音恐无依。
花瓣含泪共飘扬。
万千花色皆春景,此般愁绪更显得淡薄。
去完善
释义
1. 小桃:指春天最早开花的桃树。
2. 破尽:指花朵凋谢。
3. 风前萼:风吹过的花瓣。
4. 草草:简单粗糙地度过。
5. 年华:时光。
6. 闲过却:随意流逝。
7. 清瘦:形容人瘦削,此处为作者自喻。
8. 相思:想念对方的心情。
9. 无处著:无法安放。
10. 雁字:大雁飞行时排列成人字,传递书信。
11. 万红千翠:众多花卉的颜色。
12. 春光:春天的景色。
13. 若比:假如相比。
14. 犹自:仍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小桃破尽风前萼”开篇,描绘出春天即将离去、桃花凋谢的景象。接下来作者用“草草年华闲过却”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声无息。在这里,“草草”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匆匆流去的时光的无奈感。
紧接着,诗人通过“十分清瘦有谁知,一点相思无处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和自己内心的孤独感的感慨。这两句诗中,“十分清瘦”是指诗人自己的形象,表达了他的清瘦和无助;而“一点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深埋在心底。
在“书凭雁字应难托,花与泪珠相对落”两句中,诗人借“雁字”传达出自己的思念之情,但书信难以寄达,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忧虑和无奈。同时,花朵与泪珠相映成趣,暗示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最后,诗人以“万红千翠尽春光,若比此情犹自薄”结束全词。尽管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但诗人觉得这些美景都比不上他心中的那份深情。这里,“若比此情犹自薄”表达了对这份感情的珍视和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一切事物的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人以桃花的凋谢喻指时光的流逝,以雁子的传书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花草和泪珠的对照来展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深深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孝友的《玉楼春》是南宋时期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此时正是南宋国势日渐衰微、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石孝友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任江西、湖南等地的官员,但因为正直敢言,多次被贬谪。他在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他的词作也因此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在石孝友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风气浮华,文人墨客崇尚享乐,但他却能独善其身,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的作品往往以沉郁的词风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石孝友的《玉楼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其中“东风不与周郎面,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