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山犹子觅诗
勿谓参也鲁,孔门最少年。
能于一唯间,顿悟冠三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说曾参愚钝,他是孔子的学生中最年轻的那个。
他能在短时间内领悟到真谛,一下子超过了其他三千弟子。
去完善
释义
1. 参也鲁:指孔子弟子曾参的愚钝形象。这里的“参”指的是曾参(曾景山),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鲁”意为迟钝。
2. 孔门最少年:指曾景山是孔子门下年纪最小的弟子。这里“孔门”是指孔子的门派或弟子群体。
3. 一唯间:指刹那之间,表示时间很短。这里"唯"表示应答的声音,即回应"是的"。
4. 顿悟:佛教术语,表示突然领悟了真理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曾参在短暂时间内领悟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
5. 冠三千:意思是超过其他所有的三千弟子。这里"冠"有超出、超过的含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孔子的弟子曾参(字景山)的悟道故事为主题,描绘出诗人蔡沈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首句“勿谓参也鲁”是告诫我们不要误以为曾参愚笨,因为他在孔门中是年纪最小的弟子。接下来的诗句则描述了曾参在聆听孔子教诲时,仅用一个“唯”字便领悟到其中的深刻道理,这一顿悟使得他在众弟子中脱颖而出。
整首诗通过对曾参形象的刻画,传达了诗人蔡沈关于学识与智慧的看法:无论年龄、阅历如何,只要有足够的慧根和悟性,便能瞬间领悟真理。这既是对曾参悟性的赞美,也是对读者在追求智慧时的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曾景山犹子觅诗》是南宋诗人蔡沈所作。蔡沈生活在公元1167年至1230年之间,他身处南宋时期,一个风雨飘摇、战争不断的时代。他的父亲蔡元定和祖父蔡渊都是著名学者,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诗歌创作方面,蔡沈受到了其父蔡元定的教诲和指导。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为主,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的这首《曾景山犹子觅诗》中,他以对曾景山的怀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个特殊时期,蔡沈经历了南宋朝廷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其诗篇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