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八咏楼
长溪西注,似延平双剑,千年初合。溪上千峰明紫翠,放出群龙头角。潇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城高楼迥,恍然身在寥廓。我来阴雨兼旬,滩声怒起,日日东风恶。须待青天明月夜,一试严维佳作。风景不殊,溪山信美,处处堪行乐。休文何事,年年多病如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长长的溪流向西流去,就像那延平的双剑,在千年的时光中不断融合。溪边的山峰闪耀着紫色和绿色的光芒,如同群龙昂首,展现出它们的头角。潇洒的云林,朦胧的烟草,放眼望去,春天的洲渚广阔无垠。城市的楼高而遥远,恍若置身于浩渺的天际。我来到这里已经二十天了,每天都下雨,滩声轰鸣,东风强劲得让人害怕。我需要等待一个晴朗的夜晚,月明如昼,才能尝试一下严维的美好诗篇。这里的风景没有改变,溪水和山峦确实美丽动人,每一处都可以找到快乐。为什么司马休文(南北朝时著名文人)却会如此多愁多病呢?
去完善
释义
1. "长溪西注":指的是水流顺着地势流向西方。
2. "延平双剑":指延平津的剑气。延平津位于福建省,是福建的母亲河闽江下游与东海交汇处的一个古渡口,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传说古代有二剑于此化龙而去,因此也被称为“双剑津”。
3. "千年初合":形容这两股溪水聚合形成的时间非常久远。
4. "溪上千峰明紫翠":描述的是在溪流之上的山峰,因阳光照射而呈现出鲜明的紫色和绿色。
5. "放出群龙头角":形象地描绘出群山如同群龙盘踞一般,彰显着独特的气势。
6. "潇洒云林":形容云雾缭绕的山林景色,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7. "微茫烟草":描绘的是远处朦胧的草木景象。
8. "城高楼迥":意思是从高处望向城市的高楼,显得格外遥远。
9. "恍然身在寥廓":意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无边的境地中。
10. "阴雨兼旬":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兼旬为连续数日的意思。
11. "滩声怒起":描绘滩流冲击岸边产生的巨大声响。
12. "日日东风恶":连续几日刮起的东风非常猛烈。
13. "须待青天明月夜":意思是需要等到晴朗的夜晚,月色明亮的时候。
14. "一试严维佳作":意为自己要在这样的夜晚尝试创作一首与严维相媲美的佳作。
15. "风景不殊":形容风景依然美好如初。
16. "溪山信美":确信这里的山水风光极其美丽。
17. "休文何事,年年多病如削":引用南朝文学家鲍照的典故。鲍照字休文,此处是诗人以鲍照自比,感叹自己为何会像鲍照那样年年生病。
去完善
赏析
本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壮阔的城市风貌,展现出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蜿蜒曲折的长溪为引子,喻意历史的河流不断延续。接着描绘了溪水旁千峰林立、春色盎然的景象,犹如龙头般雄伟壮观,寓意国家繁荣昌盛。作者登高望远,抒发胸怀大志,气势磅礴。下片转换视角,作者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仍然坚定信念,期待“青天明月夜”的到来,试笔挥毫。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追求与执着,感慨人生如梦,岁月如梭,希望自己能像严维一样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词意境辽阔,气韵生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造诣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八咏楼》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元朝时期,大约在公元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叶之间。
在元朝时期,蒙古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导的全国性王朝。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面对民族融合和政权更迭的现实时,往往流露出忧虑与无奈。鲜于枢作为一位元朝文人,也难免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他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正是对于故乡江山的一种感慨与眷恋。
在这个特殊时期,鲜于枢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入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而遭到贬谪。在官场失意之余,鲜于枢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兴亡。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故土的热爱。此外,鲜于枢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元代第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念奴娇·八咏楼》一词描绘了作者登临八咏楼时的所见所思。八咏楼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楼。鲜于枢在词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八咏楼的壮丽景色,以及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同时,他还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境遇,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