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赵模拓本兰亭后

标题包含
题赵模拓本兰亭后
兰亭化身千百亿,贞观赵模推第一。百家聚讼谩纷纭,正传宁到山中石。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想当填郭断手初,帝与欧虞皆太息。昭陵玉匣秘重泉,自此中天无二日。元章老去不及见,却见苏家评甲乙。北山居士得何许,购取宁论万金直。几年僦屋客江海,宝气奎光夜相射。南来北人多健者,名色连艘金满室。应嗟我辈太痴绝,常抱蠹书论得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兰亭的画像有千百亿种,但以贞观年间的赵模最为出色。各家对于书画的看法众说纷纭,真正的传承其实并不在世间。谈论书法应当关注其韵味和精神,谁会去和执着于形式的人比较呢?当初,王羲之苦练写字时常常断了手腕,皇帝和欧阳询都为之叹息。昭陵中的玉匣承载着无尽的秘密,从此间界的书法无人能敌。黄庭坚老去的时候未能亲眼目睹,但却听闻了苏轼对其的评价。北山的居士得到了什么宝藏呢?他花费巨资购买,不曾在意价格的高低。多年以来,他在江河湖海之间漂泊,书画的名气和光芒如夜晚的星光照耀着他。南来北往的人中有很多才华横溢之人,他们带着珍贵的书画在大船之上,财富满溢。我们这些人过于痴迷,常常捧着古籍讨论其中的得失,实在是让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圣地,传说他在此写下著名的《兰亭序》。 2. 化身:在此指模仿或仿制品。 3. 贞观: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年号(626-649年),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4. 赵模:唐朝著名书法家,擅长临摹前代名家作品。 5. 百家聚讼:指很多学者对某个问题有不同意见而进行的讨论。 6. 正传:指正统的学问或技艺。 7. 山中石:指《兰亭序》的真迹被埋藏起来,下落不明。 8. 气韵神:指书法作品的意境和精神面貌。 9. 痴儿:此处指追求形式技巧而忽视精神内涵的人。 10. 填郭断手初:指赵模在写字时手指因用力过猛而导致关节断裂。 11. 帝与欧虞皆太息:指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欧阳询、虞世南等书法家都对赵模的作品感叹不已。 12. 昭陵玉匣秘重泉:指《兰亭序》真迹的下落,相传被埋藏在唐太宗的陵墓昭陵中。 13. 元章:即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个性独特,擅长行书和草书。 14. 苏家:指苏轼及其家族。 15. 北山居士:指鲜于枢,字伯机,自号北山居士,元代著名书法家。 16. 万金直:形容宝物价值连城。 17. 僦屋:租房居住。 18. 金满室:形容财富丰富。 19. 健者:能力强的人。 20. 名色:名声。 21. 蠹书:旧时的藏书,常受虫害,故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艺术的诗篇。诗人在开篇就提到了兰亭的化身有千百亿种,而贞观年间的赵模拓本被公认为最佳。接下来诗人以“百家聚讼谩纷纭,正传宁到山中石”表达了对众说纷纭的看法,强调真正有价值的传世之物其实就在眼前。 “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书法鉴赏的观点,他认为评价书法作品应该关注的是其气韵和精神,而非局限于形式和质感。随后,诗人想象了当年王羲之写字时挥毫泼墨的场景,感叹即使是皇帝和欧虞这样的书法家也会为之倾倒。接下来的两句“昭陵玉匣秘重泉,自此中天无二日”描绘了《兰亭序》的真迹从此被深埋在地下,世间再无与之媲美的作品。 然后诗人提到了米芾(元章)未曾见到过这个拓本,但是却见到了苏轼对其的评价。接着描写了北山居士为了得到这个拓本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在租屋中日夜欣赏。诗人还提到南来北去的众多豪杰也纷纷追逐这幅珍品,将之视为宝贝。 最后诗人对自己的痴迷表示遗憾,但他依然乐于抱着这些古籍研究其中的得失。这首诗借题发挥,阐述了诗人关于书法鉴赏的观点,同时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赵模拓本兰亭后》是元代书法家、诗人鲜于枢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时期,大约在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唐宋的繁荣和明清的衰落,元王朝在北方建立,但政治较为混乱,战争频发。 鲜于枢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墨客,他在人生经历上也颇有些起伏。他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由于战乱和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尝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但在多次失败后,他选择了离开城市,隐居于山林之中。在这段隐居的日子里,鲜于枢将精力投入到书法和诗歌创作上,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在这个时期,书法艺术在元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行书和草书。鲜于枢擅长行书,他的作品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前辈书法家的影响,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也经常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主题,表达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