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北山呈云屋上人

标题包含
游北山呈云屋上人
荦确败芒屦,蒙笼碍笋舆。半空横鸟道,绝顶见僧居。兴尽拂衣下,诗成借笔书。弥天云屋叟,不见正愁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崎岖的道路让鞋子磨损,茂密的树林阻碍了我们的轿子前行。在半空中横着一条道路,那是鸟儿飞翔的路;在高山的顶峰有一座寺庙,那里是僧人居住的地方。我们兴致消减后就整理衣服下山,写出了一首诗就借用毛笔书写出来。那漫天的云层中藏着的老者,看不到他的存在让我更加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荦确:意思是石头多而大的地方。 2. 败芒屦:这里指走山路时鞋子破损。 3. 蒙笼:草木茂密的样子。 4. 笋舆:竹轿子。 5. 横鸟道:形容山路险峻。 6. 拂衣下:古人表示罢官或者辞别的一种姿势。 7. 云屋叟:指诗中的云屋上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鲜于枢在游览北山时所作。首联描述了山径崎岖、杂草丛生的场景,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的探险精神。颔联描绘了在高空中飞翔的小鸟和山顶上的僧舍,形象地展现了山巅之景。颈联则表达了作者游览完毕,兴致勃勃地下山之意。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云屋上人的期待之情,以及未能与其相见而产生的忧愁。全诗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同时流露出与友人品茶论道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北山呈云屋上人》是元曲大家鲜于枢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鲜于枢正处在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曾任翰林院修撰、浙江行省左右司郎中等职,学识渊博,颇有声望。此时,他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境遇都相对较好,因此有较多的闲暇时光去游览自然山水,抒发胸臆。 在元朝至元年间,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安定的历史时期。元朝实行民族分等制度,蒙古族处于统治地位,但汉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仍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元代文学逐渐兴起,涌现出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鲜于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