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宴集贤宋学士园时梨花盛开诸老属仆同赋
琪树吹香荡夕晖,华簪人对雪霏霏。汉宫新火初传烛,楚女行云乍湿衣。一片花疑蝴蝶化,满枝春想玉钗肥。娥眉不用梨园曲,唱彻瑶台醉未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树飘香的微风拂过夕阳余晖,华丽的簪子与白雪相映成趣。汉代宫殿刚点燃的新烛,楚国女子行走在云彩间似乎沾湿了衣裳。一朵繁花好似蝴蝶幻化而成,满枝春色让人想起丰盈的玉簪。美人的眉毛无须借助戏曲演绎,在瑶台的歌唱已醉倒众人。
去完善
释义
1. 琪树:指仙境中的玉树。这里用来形容梨花的美丽和高洁。
2. 吹香:指风吹过花朵时带起的香气。
3. 华簪人:指簪花之人,即欣赏花朵的人。这里指参加宴集的文人雅士。
4. 雪霏霏:形容花朵盛开时的景象,如同白雪覆盖。
5. 汉宫新火:古代清明节有钻燧取火的风俗,这里指点燃蜡烛的火源。
6. 楚女行云:比喻女子轻盈的步伐。这里指在梨花盛开的花园中行走的女子。
7. 蝴蝶化:形容花瓣的形状和颜色如同蝴蝶一般美丽。
8. 玉钗肥:形容春天的景色如仙女般美好。玉钗是古代女子的首饰,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美景。
9. 娥眉:指美丽的女子。
10. 梨园曲:指戏曲表演。这里是说美女不用借助戏曲表演就可以把梨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清明时节作者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首先,“琪树吹香荡夕晖”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琪树开花的香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更加迷人。接下来的“华簪人对雪霏霏”则将人们比喻为华贵的簪子,而雪花纷飞如同衣袂飘飘,展现了宴会的盛况。
紧接着的“汉宫新火初传烛,楚女行云乍湿衣”更是通过汉宫的火种和楚女的行云这两个鲜明的意象,勾勒出宴会的热闹氛围。“一片花疑蝴蝶化,满枝春想玉钗肥”则是通过对花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最后两句“娥眉不用梨园曲,唱彻瑶台醉未归”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盛宴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清明日宴集贤宋学士园时梨花盛开诸老属仆同赋》是元代诗人鲜于枢的作品。创作时间是元朝时期,即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元朝社会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活跃。
在诗的创作时间阶段,鲜于枢曾任元朝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制诰等职,文学成就颇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他在人生经历中也遇到过一些挫折和困境,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性。
在同一时期,元朝的社会背景非常复杂。一方面,元朝的统治者对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欣赏和推崇,因此,元朝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文人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元朝的疆域广大,民族众多,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比较激烈。这种时代背景使得鲜于枢的诗歌既体现了元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又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矛盾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