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二
地静莓苔合,心闲落叶深。炎方秋尚暑,水国昼多阴。寓意时观画,怡情偶听琴。起予赖诗友,为尔动微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地上莓苔自然结合,心灵宁静使得落叶纷飞。南方地区秋天依然炎热,水乡白天总是阴郁。偶尔关注寓意丰富的画作,愉悦之情不时倾听琴音。激起我的灵感的是诗歌朋友,为你轻轻唱出心声。
去完善
释义
1. 地静:地势平静、静谧。 2. 莓苔:一种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植物。 3. 心闲:心境悠闲宁静。 4. 落叶深:指落叶积累很多。 5. 炎方:指天气炎热的地方。 6. 水国:靠近水域的都市或国家。 7. 起予:指启发自己的思路。 8. 为尔:因你而起。 9. 微吟:轻声吟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鲜于枢的《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的第二首。在诗中,鲜于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心境,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境界。 “地静莓苔合,心闲落叶深”,诗人通过地静与心闲两个层面的描述,展现了秋日的寂静与内心的恬淡。地面上长满了青苔,反映出环境的静谧;落叶满地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炎方秋尚暑,水国昼多阴”,这两句点明了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炎方即南方,秋季仍炎热如火;水国则是湖泊众多之地,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形成光影斑驳的效果。 “寓意时观画,怡情偶听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在欣赏绘画和聆听琴声时的感受,这既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画家以画作寄托情感,而琴声则如优美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 “起予赖诗友,为尔动微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感激。正是这些诗友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让他在这美好的秋天里为之动容,挥毫赋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鲜于枢的这首《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二》创作于金末元初时期,大约在公元1234年至1294年之间。此时正值蒙古帝国征服中原地区,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鲜于枢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战争的忧虑。 鲜于枢作为金末的一位文人,面对战乱的时局,他感到无所适从,但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二》中,鲜于枢通过对晚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