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十二月十二日别家
玄冬尚闭藏,游子戒远涂。出门少人迹,霜露沾衣裾。强颜辞老亲,低首恋蓬庐。牵舟逆北风,堕指哀仆夫。十年赋倦游,卜筑沧海隅。既无官守责,亦作饥寒驱。宴坐固所怀,复此畏简书。仰惭随阳雁,俯羡在藻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冬时节还在封闭隐居,离家远行的人要格外警惕。出门时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只能看到那薄薄的白霜和露水挂在衣物上。勉强告别年迈的父母,又忍不住回头留恋那简陋的草屋。拉着船迎着北风前行,寒冷得手指都要冻掉,心疼那些仆人们。我因为厌倦了长久以来的漂泊生活,决定在偏僻的海边建造一个小房子。这里没有官职需要尽的责任,也没有饥饿寒冷的逼迫。独居正是我心中的理想状态,却又担心琐事扰心。抬头羡慕南飞的大雁,低头则羡慕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
去完善
释义
玄冬:农历十一月。
戒:准备。
远涂:长途跋涉。
人迹:人的足迹。
露:露水。
衣裾:衣服的下摆。
强颜:勉强装出笑容。
蓬庐:简陋的居室。
牵舟:拖动船只。
堕指:因寒冷手指冻僵。
仆夫:马夫,车夫。
赋倦游:因厌倦而辞去职务。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沧海隅:大海的一角。
官守责:做官的责任。
亦作饥寒驱:也为了温饱而努力。
宴坐:闲暇无事时的静坐。
固:本,原。
怀:想望。
畏简书:畏惧公务的烦琐。
仰惭:仰望天空而感到羞愧。
随阳雁:随着季节迁徙的大雁。
俯羡:低头羡慕。
在藻鱼:在水中觅食的鱼。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鲜于枢的《戊午十二月十二日别家》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时的情景。诗人选择在冬天离开家乡,充分展现了其漂泊不定的人生轨迹和对未知的勇敢探索。诗中“玄冬尚闭藏,游子戒远涂”意味着尽管冬季寒冷,人们多选择避寒藏身,但诗人仍要踏上远方的旅程。接下来的描述中,他提到了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艰难,如“出门少人迹,霜露沾衣裾。”和“牵舟逆北风,堕指哀仆夫。”,这表达了诗人虽面对困境但依然坚定前行的心态。
随后,诗人提及自己十年来四处游历,虽无官职束缚却常因饥寒所驱而四处奔走。紧接着,诗人在“宴坐固所怀,复此畏简书”表达了自己在奔波劳累之余渴望安宁的心情,以及受到家庭与社会责任的羁绊。其中,“宴坐”一词传达出诗人向往闲适生活的心境。诗人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人和雁、鱼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旅途中种种困难的无奈。这首诗展示了一位游子在漫长的漂泊生活中对家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及其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鲜于枢的《戊午十二月十二日别家》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这首诗创作于金代,具体年份为公元1178年。在这段时间里,鲜于枢的生活颇为波折。他曾任官职,但因厌倦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在告别家人时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在诗人创作此诗的时期,金代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朝作为女真族建立的政权,虽然一度繁荣,但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金朝逐渐衰落。在这段时期,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导致许多人选择离开家乡,寻求安稳生活。这种时代背景也为诗人表达离别之情提供了深刻的现实依据。
《戊午十二月十二日别家》以简练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鲜于枢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