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峄山

标题包含
望峄山
东方巨镇宗岱宗,群山列侍臣妾同。西南崛起一万仞,却立不屈如争雄。何年天星下天宫,坠地化作青芙蓉。外如刻削中空同,阆风玄圃遥相通。我昔东游访青童,群仙招我游中峰。悔不绝粒巢云松,失身误落尘网中。如今可望不可到,舣舟空羡冥飞鸿。神仙可学事亦晚,安用屑屑悲秋蓬。吾闻峄阳有孤桐,凤皇鸣处朝阳红。安得斲为宝琴献天子,为民解愠歌《南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方有一巨大的城镇叫做岱宗,周边的山脉就如同群臣侍卫一样簇拥着它。在西南方向崛起了一座一万仞高的山峰,虽然站在那里却能感受到它的坚定和雄伟。不知何时,一颗流星从天上的天宫落下,化为地上的青芙蓉。外表看上去是那么的峻峭,而内部则是空的,与传说中的阆风、玄圃遥相呼应。我曾向东游走寻找过青童,那些仙人邀请我去他们的中峰游玩。我后悔没有坚持断食而在巢云松间生活,结果错误地掉进了人间的尘网之中。现在我只能远远地看着那曾经的仙境,而无法靠近它,只能停靠在船上羡慕那些能够飞翔的鸿鹄。我知道了神仙是可以学习的,只是时间有些晚了,我又何必为了一些小事悲伤呢?我听说峄阳有一颗孤独的梧桐树,凤凰在它旁边鸣叫的时候阳光正好照在它身上。我希望我能把它砍下来制成一把宝琴献给皇帝,用它来为人民解除痛苦,歌唱《南风》之歌。
去完善
释义
1. 鲜于枢: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诗人。 2. 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方,因其主峰有一岩石突起,形如马尾,故又称“马鞍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享有“岱宗之亚”的称号。 3. 岱宗: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代被视为五岳之首。岱宗的本意是泰山的宗祖之意,这里借指群山之首。 4. 青芙蓉:形容峄山的险峻景象,取青芙蓉的尖锐形象来比喻峄山的地形特征。 5. 阆风玄圃: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名。此处把峄山比作通向仙境的通道,意指其地势险要。 6. 青童:指道教仙人童子。此处以仙境传说为背景,暗示峄山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7. 悔不绝粒巢云松:表达诗人后悔没有像道家修炼者那样在山林间保持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 8. 尘网:比喻世俗生活的困扰。 9. 舣舟:泊船靠岸的意思。 10. 冥飞鸿:指的是高飞的鸿雁。此处诗人表示对峄山的景仰之情,却因尘世的羁绊不能亲自攀登。 11. 秋蓬:枯死的蓬草,喻衰老无用的事物。这里诗人借用秋蓬自比,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年华已逝。 12. 峄阳有孤桐:峄阳是峄山的别名,孤桐是一种珍稀的木材。这里诗人寄托美好的愿望,希望峄山的美景能够献给天子,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13. 宝琴:珍奇的琴,这里用以歌颂峄山的美好景致。 14. 安得斲为宝琴献天子: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将峄山的美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给天下人共享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望峄山》是元朝著名文学家鲜于枢的一首五言诗。诗人在游览峄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抒发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首联“东方巨镇宗岱宗,群山列侍臣妾同”描绘了峄山的雄伟壮丽,将其比作东方的泰山,周围的群山如同臣民一样侍奉着它。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使峄山显得更加威严壮观。 颔联“西南崛起一万仞,却立不屈如争雄”进一步描述了峄山的气势磅礴,屹立在西南方向,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仿佛在与周围的山脉一争高低。 颈联“何年天星下天宫,坠地化作青芙蓉”抒发了诗人对峄山的赞美之情,想象它是何时从天上坠落下来的星辰,化为青山绿水的美景。这一设想将峄山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接着,“外如刻削中空同,阆风玄圃遥相通”描述了峄山的特点,外部看似峻峭,内部却具有广阔的天地,与仙境相连。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暗示出峄山的独特魅力和美好寓意。 随后,“我昔东游访青童,群仙招我游中峰”表达出诗人曾经在此地寻找仙人踪迹的情景,似乎感受到众仙在邀请他共度欢乐时光。这里展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热衷和向往。 然而,接下来“悔不绝粒巢云松,失身误落尘网中”抒发了诗人遗憾自己未能像神仙那样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反而陷入了世俗的烦恼之中。 尾联“如今可望不可到,舣舟空羡冥飞鸿。神仙可学事亦晚,安用屑屑悲秋蓬”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虽向往隐居生活,但已难以实现,只能羡慕那些自由自在飞翔的鸿雁。 最后,“吾闻峄阳有孤桐,凤皇鸣处朝阳红。安得斲为宝琴献天子,为民解愠歌《南风》”表达了诗人期望能够找到峄山上的桐木,制作成古琴献给皇帝,以抒发百姓的痛苦,呼唤和谐的社会。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峄山》是元朝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正值元朝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鲜于枢在元朝初期就凭借其卓越的书法技艺和才学成为了京城名士,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后来虽然官至吏部主事,但因不愿屈从权贵而辞去官职。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山水自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山水为寄托,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望峄山》这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峄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元朝虽然在疆域上实现了大一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民生疾苦仍然十分严重。鲜于枢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的诗歌中流露出对民生冷暖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