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唐摸兰亭墨迹
君家禊帖评甲乙,和璧隋珠价相敌。神龙贞观苦未远,赵葛冯汤总名迹。主人熊鱼两兼爱,彼短此长俱有得。三百二十有七字,字字龙蛇怒腾掷。嗟余到手眼生障,有数存焉岂人力。吾闻神龙之初,《黄庭》《乐毅》真迹尚无恙,此帖犹为时所惜。况今相去又千载,古帖消磨万无一。有馀不足贵相通,欲抱奇书求博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家中收藏了评价极高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的价值如同和氏璧、隋侯珠一样宝贵。虽然经历了唐朝的神龙年间和贞观年间,但赵构、葛胜仲、冯子振、汤思退等人的作品也都在世流传,这些作品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主人在两者之间兼爱不已,他认识到每个作品的短处和长处,都有所获得。
这个作品中包含了327个字,每一个字都像是活灵活现的龙蛇在跃动。遗憾的是,当我看到它的时候,眼睛似乎有了障碍,可能这就是命运吧。我听说在神龙初年的时候,王献之的真迹《黄庭经》和王羲之的《乐毅论》还存在,而《兰亭序》仍然是人们珍视的对象。更何况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又过去了千年,古代的作品几乎都没有留存下来。我们应该认识到书法的价值是互通的,想要博览众书,就应该怀抱对珍贵书籍的热爱去追求。
去完善
释义
1. 君家禊帖评甲乙:这里的“君家”指王羲之,他在农历三月三日的“修禊节”上写的《兰亭序》被称为“禊帖”,通过书法评比以区分其作品的高下优劣。
2. 和璧隋珠:指的是稀世珍宝,这里用来形容《兰亭序》的珍贵价值。
3. 神龙贞观:分别指唐朝的神龙年间(705-707年)和贞观年间(626-649年),都是唐代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
4. 赵葛冯汤:此处泛指各个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包括赵孟頫、葛洪、冯承素等。
5. 熊鱼两兼爱:意指既能得到熊掌美味又能品尝鱼肉口感,表达了作者对《兰亭序》的喜爱。
6. 有数存焉:意思是存在定数,不可强求。
7. 黄庭》《乐毅》:两部著名的书法作品,这里指王羲之的真迹。
8. 万无一:即绝无仅有之意。
9. 有余不足贵相通:意指世间万物都有一种互补性,有好有坏,彼此互相衬托,从而丰富生活体验。
去完善
赏析
《题唐模兰亭墨迹》是元朝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对唐模兰亭墨迹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书法传承的思考。
首先,鲜于枢在诗中提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将其与和氏璧、隋珠等珍贵物品相提并论,强调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接着,诗人回顾了唐朝时期神龙、贞观年间书法的发展,以及赵、葛、冯、汤等书法大家的成就,表明《兰亭序》作为书法名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后,鲜于枢以主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该墨迹的热爱,认为它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价值。同时,他提到《兰亭序》中的三百二十七个汉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犹如龙蛇般生动有力。然而,作者却感到自己的鉴赏能力受到了限制,这可能是由于某种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对神龙初年(唐代)书法发展的关注,当时王羲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真迹仍然保存完好,而如今的《兰亭序》却被世人珍视。因此,鲜于枢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帖的流传越来越困难,这使得书法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对书法价值的看法,即珍贵的是那些能够传承下来的作品,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的累积。因此,他希望能够通过交换和收藏更多的奇书,来丰富自己的视野和提高鉴赏能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鲜于枢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唐摸兰亭墨迹》是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的一首题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元朝初期,大约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
鲜于枢生活在元朝初年,这是一个文人地位相对较低的时代,但他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逐渐成为了一代书坛名家。鲜于枢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世广泛传颂。
在创作这首诗时,鲜于枢正处于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与此同时,他也在积极地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力求在书法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元朝的建立和发展。元朝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在这个时代,文化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书法家们既要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又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使他们的创作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