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都中次张仲实见寄观梅韵

标题包含
都中次张仲实见寄观梅韵
花老蛮烟隔瘴尘,几惊清梦唤真真。夜窥幽树惟山鬼,暖入孤根有谷神。岁晚妆残金屋冷,月明歌散玉楼春。十年不醉西湖路,辜负先生垫角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盛开的花朵似乎被浓重的烟雾和瘴气所隔,多次从梦中惊醒寻找真实的自我。夜间只能看到幽暗的树木,仿佛是山中鬼魅的影子。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在孤独的树根上,滋养着谷中的生灵。岁月渐渐流逝,华丽的宫殿变得破旧而寒冷,明亮的月光洒满楼阁,歌声四散,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十年未曾在西湖边沉醉,真是愧对了那垫在我头巾下陪伴我的良人。
去完善
释义
1. 都中:泛指国都或首都,这里应该指的是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2. 张仲实:即张之翰,字周翰,号西岩老人,晚年又号鲁山居士,山东高唐人。南宋进士,宋亡后不仕,居杭州。工诗文,尤擅写梅,时人以“梅花张”称之。 3. 蛮烟瘴尘:指南方边境地区的烟尘瘴气,这里是用来形容自己远离故乡,寓居北方的情景。 4. 清梦唤真真:真真,古代美人名,也用以指代美女。这句是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只能从梦境中见到故乡的美人。 5. 夜窥幽树惟山鬼:山鬼,古代传说中的山林之神。这句诗描绘了夜晚山林间的宁静景象。 6. 暖入孤根有谷神:谷神,古代传说中主宰谷物丰收的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7. 金屋冷: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这里指富贵人家。 8. 玉楼春:玉楼,华丽的楼阁;春,指春天。这句诗描述了阳春三月,玉楼之上的歌舞升平。 9. 西湖路:这里指浙江杭州的西湖。 10. 垫角巾:角巾,古人常戴的头巾;垫角巾,指把头巾叠成一角的样子,表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念过去在杭州西湖边的生活,感叹自己未能在故地重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花盛开的景象并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古诗。诗人在开篇便用“花老蛮烟隔瘴尘”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沧桑感和与世隔绝的意境。接着以“几惊清梦唤真真”表达了梅花唤起他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和思绪。接下来的句子“夜窥幽树惟山鬼,暖入孤根有谷神”更深入地挖掘了梅花的性格特点:一方面,它象征着坚定、顽强和执着;另一方面,它又透露出孤独、神秘的气质。 随后,诗人通过“岁晚妆残金屋冷,月明歌散玉楼春”这两句描绘了梅花在夜晚月光下散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梅花的凋零。结尾两句“十年不醉西湖路,辜负先生垫角巾”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欣赏到梅花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朋友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梅花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都中次张仲实见寄观梅韵》是元朝诗人鲜于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朝晚期,具体年份已经无从考证。在那个时候,元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鲜于枢创作了这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表达了他在艰难时期的坚韧品质和乐观态度。 鲜于枢生于元朝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鲜于枢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成年后,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他不得不四处漂泊,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那个时代,元朝正处于一个由盛转衰的阶段。一方面,元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加强对汉人的压迫,导致了民间的不满和反抗;另一方面,元朝内部矛盾重重,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鲜于枢选择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都中次张仲实见寄观梅韵》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逆境的抗争。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的品质,而鲜于枢正是以此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