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芳草碧寄吴中故人
二月芳草碧,江南新燕来。
抚兹良岁时,佳人安在哉。
佳人弃我去,杳在天之涯。
天涯望不极,丛愁结中怀。
翠觞不成欢,玉琴有余哀。
西湖春事深,林花为谁开。
折花无所赠,三嗅空徘徊。
楼前东流水,湛湛生绿苔。
去波日千里,还绕姑苏台。
凭水寄我思,旦暮肠九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月绿意盎然,江南的新燕子翩翩飞来。
感叹这美好的时光,我的佳人如今在哪里呢?
佳人离我而去,仿佛消失在了天际的边缘。
望着那遥不可及的天边,心中的忧愁如同一团乱麻。
酒杯里的酒已经无法让我感到快乐,玉琴弹奏出来的音符也充满了悲伤。
西湖的春天繁华无比,但那些林间的鲜花是为谁在盛开?
想摘一朵花儿赠送给远方的佳人,却又不知道该送给谁。只能在空气中深深地嗅着花香,孤独地徘徊。
楼前的溪水静静地流淌,水面铺满了绿色的水藻。
流走的溪水,一天天远离,却还在环绕着苏州的古台。
站在溪水边,把我的思念寄托在水中,每天每夜都在心里默默地思念着。
去完善
释义
1. 二月:农历二月。
2. 芳草碧:指草绿得如同碧玉般美丽。
3. 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这里特指江苏一带。
4. 新燕:春天刚飞回来的燕子。
5. 抚兹:面对这个。
6. 良时:美好的时光。
7. 安在哉:在哪里呢?
8. 杳:遥远。
9. 天之涯:天边。
10. 望不极:望不到尽头。
11. 丛愁:许多忧愁。
12. 结中怀:郁结在心中。
13. 翠觞:绿色的酒杯。
14. 玉琴:玉石制作的琴。
15. 余哀:无尽的悲哀。
16.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著名湖泊。
17. 春事深:春天的活动丰富多彩。
18. 为谁开:为谁而盛开。
19. 无所赠:没有可以赠送的礼物。
20. 三嗅:多次闻嗅。
21. 空徘徊:独自徘徊。
22. 楼前:楼前的水面。
23. 东流水:向东流淌的水。
24. 湛湛:清澈的样子。
25. 生绿苔:长满绿苔。
26. 去波:离去的波浪。
27. 日千里:每天前进一千里。
28. 还绕:环绕。
29. 姑苏台:古时候苏州的一座著名楼台。
30. 凭水:依水。
31. 寄我思:寄托我的思念。
32. 旦暮:早晚。
33. 肠九回:形容非常担忧。
去完善
赏析
《二月芳草碧寄吴中故人》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远游的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内心的无尽感慨的诗。诗人在早春二月之际,见芳草新发,江南燕子飞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然而,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他却无法与挚爱的朋友共度,不禁心生忧愁。
诗人将故人比作翠觞和玉琴,意味着他们的分离如同美酒失去欢乐、琴声充满悲哀。诗人望着西湖的繁花盛开,却无人分享这份喜悦,只好独自徘徊。他还以流水和绿苔为喻,表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人的思念。
最后,诗人盼望春水能将他的思念带给远方的友人,他们的心意可以跨越千里距离,绕过姑苏台,传递彼此的心情。整首诗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使得这首古诗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月芳草碧寄吴中故人》是宋代诗人周端臣的一首词。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
当时南宋偏安江南,奸佞当道,战事频仍,国事日非。在这种背景下,周端臣出任浙江奉化令。他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关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本人的遭遇却不尽如人意,受到排挤和陷害,不得不辞官回乡。
在回乡途中,周端臣回顾自己一生的遭遇,深感时运不济,故国难回。此时的二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但他却满怀离愁别绪,无法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环境的感慨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