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歌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
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此衣春日赐何人,
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鸾凤有声不见身,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轻烟的白玉在窗外轻轻凝结,晨曦的微光与鲜艳相互辉映。人们说这是织女星在织布机上亲手织出的痕迹。
五种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所见所闻,这声音如同敲击着金石般响彻宫殿。这件衣服是谁在春日里赐予的?眼前之意是那些从三清仙境来的贵客们,如繁星般围绕在身边。有声音传来却看不见身影,那是凤凰和鸾鸟的叫声。
乔山关闭,乐曲尚未结束,而鼎湖的秋天却让白发之人震惊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玉烟:指云雾。
2. 窗午:中午的窗户。
3. 轻凝:轻轻凝结。
4. 晨华:清晨的阳光。
5. 左耀:闪耀在左边。
6. 鲜相凌:新鲜的景象相互媲美。
7. 天孙:指织女星。
8. 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9. 拊石喧金柏梁殿:指在柏梁殿内击打石磬和金磬发出喧闹的声音。
10. 三清客:指道教中三位最高的神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11. 星宿离离:形容星辰繁多。
12. 绕身白:围绕身体的光芒。
13. 鸾凤有声不见身:指鸾凤的鸣叫声能听见但看不见它们的身影。
14. 乔山一闭曲未终:乔山指的是乔松之山,这里是指音乐还没有演奏完毕。
15. 鼎湖: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炼丹砂以成黄金,后来乘龙升天,群臣百官皆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故名“鼎湖”。
16. 白头浪:比喻时间流逝得很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了霓裳羽衣的精美与华丽,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品的赞美和对天神的敬仰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霓裳羽衣的神秘色彩展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同时,诗歌也通过对天上神仙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哲理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霓裳羽衣歌》是唐朝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描绘音乐舞蹈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朝政腐败,民间疾苦,文人墨客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晚唐时期,鲍溶作为一位文人和官员,对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此外,鲍溶所处的时代,音乐舞蹈艺术得到了很高的发展。尤其是宫廷舞乐,如《霓裳羽衣曲》等,备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这些华丽的舞蹈和音乐,既展示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的事物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成为诗人感慨的对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