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文殊峰

标题包含
文殊峰
佛法中存不二门,空然洗尽意根尘。 山头日月如旋磨,照见光明示现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佛教教义中存在一个无二的法门,它让我们心灵净洁,忘却世俗杂念。 山巅上的日月犹如旋转的车轮,它们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文殊峰:即指文殊山,位于今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山中建有佛教寺庙群,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2. 不二门:佛教术语,指佛之境界或真理。“不”是“无”的意思,“二”是“差别”的意思,故不二门即指平等无差别的道理。 3. 空然:指佛性虚空、超越世俗的境界。 4. 意根尘:佛教术语,即指意识、观念、感知等精神层面的事物。 5. 日月如旋磨:比喻日月不断运转,暗含时光流逝之意。 6. 光明示现身:此处意指佛陀智慧之光引导众生解脱苦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文殊峰”为题,表达了诗人在修习佛法过程中的感悟和领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拟人等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宗教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首联:“佛法中存不二门,空然洗尽意根尘。”这里,“不二门”是指佛教中的一种境界,即超越一切对立的境地。诗人认为在佛法修行中,只有超越世俗的纷扰和烦恼,才能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空然洗尽意根尘”则表达了诗人摒弃杂念、净化心灵的决心。 颔联:“山头日月如旋磨,照见光明示现身。”诗人通过比喻,描绘了文殊峰的景象。他认为山顶的日月就像旋转的磨盘,可以照亮世界,指引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这里的“光明示现身”象征着佛性的光辉,它引导着人们在黑暗中找到希望之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殊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他表达了自己努力修行,追求解脱的心志。同时,也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殊峰》是南宋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文殊峰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208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陈岩作为南宋文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政治动荡的时代。南宋初期,由于金兵的侵略,中原地区饱受战乱的摧残。陈岩在这个时期,或许也曾因战争流离失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他游览文殊峰时,将所见之景融入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文坛,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诗人尤为活跃。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怀。陈岩作为南宋诗人,受到这一文学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也表现出了类似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