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荆山母墓
绿草䰐鬖白露晞,老樵能记虎眠时。
石函深贮悬钟谶,翠壁新刊断织碑。
陇势三分松桧色,泉声千古蓼莪悲。
珪郎向日升堂友,留宿云庵撰诔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草地,露水还未完全干透,上了年纪的山民们记得老虎在这里沉睡的时光。山洞中放置着一块预言未来的石头,在翠绿色的岩壁上刻有新近断开的纺织物般的古碑。山势分成三份,松树和桧树的绿意交织在一起,千年的泉水声音犹如《蓼莪》之悲伤。才子们一早来到学堂,在山间的屋子度过一晚,撰写悼念的文章。
去完善
释义
1. 绿草䰐鬖:绿草是指出现在墓地的草木;“䰐鬖”则形容草生长的样子。
2. 白露晞:“白露”是一种自然现象,秋天来临时早晨的露水;“晞”意为干燥或晒干,所以“白露晞”意味着早上的露水已经蒸发掉了。
3. 老樵:指的是在山林中砍柴的人,这里指代当地熟悉情况的老百姓。
4. 虎眠时:这里用老虎沉睡来比喻墓地的宁静安详。
5. 石函:石头做的棺材或者石墓。
6. 深贮:指深深地藏起来。
7. 悬钟谶:古代的一种预言方式,通过敲击悬挂的铁钟听声音来判断吉凶。
8. 翠壁:绿色的峭壁,这里用来描述环境。
9. 新刊:新的石刻。
10. 断织碑: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僖公的母亲将正在织的布剪断,以此劝谏其子要尊重礼仪,因此这块碑记载了母亲教导儿子的故事。
11. 陇势:指墓地周围的地形地势。
12. 松桧色:松树和桧树的颜色,常用于形容墓地的氛围。
13.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14. 千古蓼莪悲:这里用《诗经·小雅·蓼莪》中的情感来形容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5. 珪郎:指有德才的人。
16. 升堂友:指关系亲密的朋友。
17. 留宿云庵:指在庙宇中过夜。
18. 撰诔辞:撰写哀悼的文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刘荆山母墓”,描述了诗人站在刘荆山母亲墓地前的所见所思。首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草图,绿草与露水交相辉映;而第二句则突出了一个凶恶的场景——虎眠之地,这个对比显现出刘母生前的艰辛。颔联则通过石函、悬钟和翠壁等物象,形象地勾勒出了墓地的庄重神秘氛围。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联里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松桧、蓼莪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刘母的悼念之情。而在尾联中,诗人则提到自己作为刘母的子孙朋友,因敬仰刘母而决定在此撰写悼词,更进一层地表达了对刘母的崇敬之意。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刘荆山母墓》是南宋诗人赵汝回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刘荆山母亲之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刘母忠贞孝义的赞美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赵汝回在南宋时期是一个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赵汝回关注民生疾苦,反映民间现实,其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们来看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赵汝回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诸多磨难,这使得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诗中,他通过对刘母之墓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忠贞孝义精神的赞美。
最后,我们来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在民间社会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赵汝回正是受到了这种传统美德的影响,才能在诗中表现出如此深沉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刘母之墓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忠贞孝义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