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五方春分教端州
柳南矫矫蛟龙骞,古诗古文高入天。
奉试词场三十年,柳度夜夜魁星躔。
集英殿下听胪传,唱在第十众所冤。
天岂恨汝月蚀篇,罚使独吟瘴海边。
中州近年栽木绵,春寒秋热气已偏。
我心忧国身甚便,编排失手安足言。
敌窥淮汉蹂两川,君相不得高枕眠。
古人度岭悲南迁,今人度岭如登仙。
端溪溪阔山无烟,长腰米白鲫鲩鲜。
山媪采蕉蜑采蠙,羽檄不警徭赋蠲。
党碑诸贤昔往还,人士尽识洛水源。
广文下马春风前,升堂讲书鼓鼘鼘。
远方朋来笈在肩,再拜愿预弟子贤。
中庸大学玄又玄,商盘周诰非雕镌。
灯花两簷陈俎笾,一一口说手注篇。
霜毫之笔云涛牋,墨香瓦滑不受研。
下岩古坑石柿填,千夫秉炬入戽泉。
镵出一片紫玉砖,色如马肝鹆眼圆。
得之酬直不论钱,乍是对客寒无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南边矫若蛟龙腾飞,古诗古文深邃如高入云端。
我在考场奋斗了三十载,夜以继日的拼搏终于迎来魁星的陪伴。
在集英殿下聆听着胪传的喜讯,本以为前十名的呼声却落得冤屈的结局。
上苍似乎在嫉妒我那“月蚀篇”的才华,独自在瘴气弥漫的海滨吟诗,这是我的惩罚。
中原近年来开始种植木棉,春天的寒气、秋天的炎热都已偏离常态。
我心忧虑国家大事但身体还算康健,考试发挥失常不足挂齿。
敌人窥视淮河、汉水,侵犯四川、湖南,皇帝和丞相无法高枕无忧。
古人翻越高岭时悲痛南迁,如今人们翻越山岭如同登仙。
端溪河流宽阔而山中无烟,稻田里的长腰米洁白如雪,鲫鱼和鲩鱼鲜美可口。
山间的老妇采摘香蕉,水乡的妇女采集鱼苗,战争的消息并未传到这方净土。
当年诸位圣贤曾在此处往来交流,大家都熟悉洛阳的渊源。
我在春风中下马,登上讲堂,击鼓宣明学术宗旨。
远方的学子带着书箱前来拜访,再次叩首希望能够成为我的学生。
中庸、大学这些经典思想既深奥又神秘,不是后天雕琢而成的。
油灯下的我讲解着经典篇章,口述的同时用手注释。
毛笔书写着云涛般的诗篇,墨香四溢,光滑的纸面不接受研磨。
古坑岩石填满柿子树根,千余名工人手持火炬挖掘泉水。
凿出一片紫色的玉砖,颜色如马肝般润泽,目光如鹆鸟般圆转。
得到此物无须问价,或许只是客居陋室时的一丝温暖。
去完善
释义
1. 柳南:指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南部的柳树。
2. 矫矫:形容杰出不凡。
3. 骞:飞扬、飞举。
4. 奉试:参加科举考试。
5. 词场:科举考场。
6. 柳度:比喻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
7. 魁星: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8. 躔: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
9. 集英殿:宋代宫殿名,此处借指朝廷。
10. 胪传:古代官员宣读皇帝的命令。
11. 唱:这里指科举及第的宣布。
12. 冤:不公平。
13. 月蚀篇:指写有未入选作品的文章。
14. 瘴海:南方湿热地区的瘴气。
15. 中州:中原地区。
16. 栽木绵:种植木棉树。
17. 便:舒服。
18. 安足言:不值得一说。
19. 敌窥淮汉:指金兵入侵。
20. 蹂两川:践踏四川地区。
21. 高枕眠:安然入睡。
22. 南迁:指南宋时期的国土南移。
23. 端溪:指广东端溪县。
24. 山无烟:形容山区宁静无扰。
25. 长腰米:一种优良稻米。
26. 白鲫鲩鲜:新鲜鲫鱼。
27. 山媪:山区老妇。
28. 采蕉:采摘香蕉。
29. 蜑采蠙:渔民捕鱼。
30. 羽檄:紧急军情文书。
31. 徭赋蠲:免除劳役和赋税。
32. 党碑:记载政党组织的碑石。
33. 诸贤:众多贤人。
34. 洛水源:洛阳的水源,代指中原文化发源地。
35. 广文:指学官或儒学教官。
36. 下马春风前:形容迎接卢五方时的热烈气氛。
37. 升堂讲书:在讲堂上讲授儒家经典。
38. 鼓鼘鼘:形容击鼓声。
39. 远方朋来:指远方的求学之人。
40. 笈在肩:背着书籍行李。
41. 中庸大学: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
42. 玄又玄:形容深奥难解。
43. 商盘周诰: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44. 雕镌:雕琢刻画。
45. 陈俎笾:摆设饮食器具。
46. 口说手注:边讲解边记录。
47. 霜毫:白色的毛笔。
48. 云涛笺:优质纸张。
49. 墨香瓦滑不受研:形容砚台细腻光滑。
50. 下岩古坑石柿填:采石场开采的石板。
51. 千夫秉炬:众多工人手持火把。
52. 戽泉:汲取地下水。
53. 镵出一片紫玉砖:挖掘出的紫色玉石。
54. 色如马肝鹆眼圆:形容玉石色泽和纹理。
55. 酬直:报酬价值。
56. 论钱:计算价钱。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卢五方春分教端州》是南宋诗人赵汝回的作品。在公元1264年(即宋理宗景定五年)的春天,赵汝回为即将前往广东端州担任学官的好友卢五方饯行而作此诗。
当时正值南宋末年,北方领土丧失,中原战事频发,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赵汝回目睹了国家现状,对于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来说,出仕是内心矛盾的选择。一方面渴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另一方面又担忧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与卢五方的交情更显得珍贵,这使他更难以面对挚友的离别。
在与卢五方告别时,赵汝回写下这首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送别诗。他用“好去端溪剑水边”等诗句祝愿卢五方能够在端州为国家培养人才,将儒家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通过回顾过去的共事时光和展望未来美好的重逢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