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大璞赴扬州司户
维扬幕府最风流,何掾梅开蒋掾游。
新籍楚民今几户,旧年随帝此停舟。
慈亲就养惟愁雪,元帅崇诗不畏秋。
壕阔城高岂忘战,平山堂北是神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扬州官署充满了风采,何掾种植的梅花与蒋掾一同欣赏。
如今在楚国的新户籍有几户人家?去年随皇帝在此停泊船只。
慈爱的母亲在这里奉养,只担忧风雪来袭;元帅推崇诗歌,不畏惧秋天来临。
虽然壕沟宽阔、城墙高大,但不能忘记战争;在平山堂北边,就是神州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维扬:古代扬州的别称。
2. 幕府:指地方长官设立的辅佐其处理政务的地方官员。这里特指扬州的地方长官机构。
3. 风流:此处意指美好的事物和景致。
4. 何掾梅开蒋掾游:掾,官吏。诗句中的“何掾”、“蒋掾”分别指代何遂与蒋氏,二人在扬州任官,共赏梅花,相互交流。
5. 新籍楚民今几户:楚民,指南方人民;籍,户籍。诗句意思是现在扬州地区的新户籍人口数量。
6. 旧年随帝此停舟:描述过去的某个年份皇帝曾驾临扬州并停驻于此的情景。
7. 慈亲就养惟愁雪:慈亲,尊称对方的母亲;就养,奉养;惟愁雪,担忧降雪严寒的天气对家人造成不便。
8. 元帅崇诗不畏秋:元帅,此指州郡长官;崇诗,崇尚诗歌创作;不畏秋,意指州郡长官在秋天依然坚持诗歌创作。
9. 壕阔城高岂忘战:壕,护城河;城,城墙。诗句意思是指虽然河宽城高,但勿忘战备。
10. 平山堂北是神州:平山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蜀岗中峰之上,是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年)修建的一座著名文人士大夫闲居讲学之处。神州,指中国的土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回写给即将赴任扬州司户的蒋大璞的赠别诗。首先“维扬幕府最风流”这句点明了扬州在历史上是文人士大夫喜爱聚集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对扬州文化的认可与欣赏。接着“何掾梅开蒋掾游”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新的职务上如同何掾和梅开一样取得成功。
然后“新籍楚民今几户”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新任官员的关注,提醒蒋大璞要关注民生问题,关心百姓的生活。“旧年随帝此停舟”则是借古讽今,以皇帝在此停舟的事例告诫新任官员要保持清廉。
接下来“慈亲就养惟愁雪”是对蒋大璞家庭的关怀,担忧他的母亲因为天气寒冷而受苦。“元帅崇诗不畏秋”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希望蒋大璞在新任职位上仍然能够坚持诗歌创作。
最后“壕阔城高岂忘战,平山堂北是神州”这两句则强调了国家的边防意识,提醒蒋大璞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不能忘记战备,同时还暗示了扬州地处边疆的重要地理位置。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既有离别之情,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出诗人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汝回(1189-1260),字几道,号翠屏居士,浙江瑞安人。南宋晚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尤以诗名世,人称“五朝元老”。
这首《送蒋大璞赴扬州司户》创作于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年),此时正值南宋末期,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严重。赵汝回在这一年间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史馆编修等职,已历仕四朝,深知朝廷局势。
在如此时代背景下,赵汝回与友人蒋大璞即将离别,面对官场生涯的起落,他深感忧虑。诗中的“天教东上溯潮源,为问南州兴丧存。姑苏台废空云水,瓜步山横亦石头。”充分表达了这一时期赵汝回内心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此时与友人的告别之情显得尤为深沉。
去完善